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中等强国崛起与中国外交的新着力点(5)

中国与世界中等强国的关系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并且机遇大于挑战。一是中国的合作空间有了新扩展。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的势头不减,群体性崛起的良好局面继续保持,在世界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全球性问题应对处理等重大问题上的影响力、塑造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世界经济总体进入复苏轨道,势头不强、劲道不够,国际金融市场起伏不定,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不均衡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然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与中等强国特别是新兴中等强国迫切需要加强沟通协作,共克时艰。二是中国的合作平台有了新发展。中国注重深化国际多边合作机制,尤其注重团结“金砖国家”、“发展中五国”和“二十国集团”中的新兴中等强国,提升与发达国家对话、谈判的能力和地位,国际影响力和发言权得到明显提升。三是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世界越来越离不开中国,而中等强国有与中国相近的立场诉求,有意愿同中国合作,并将中国作为其外交重点,如加拿大近期公布的新的外交政策确认了十几个“优先国家”,中国是其中的重点。

历史上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是:当大国权势接近均衡时,居中力量的制衡至关重要。英国数百年秉持均势传统政策,其与欧陆大国争霸中,低地国家作用明显;梅特涅建构以均势为基础的欧洲协调,因德国力量崛起,权势结构失衡而崩溃。当前,美国绝对力量相对下降,中国实力加速上升,其他大国各自竭力占据优势地位,谋求未来的“一极”席位,国际局势可谓风云际会、变幻莫测。在此背景下,中等强国在大国竞争和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权力结构形成过程中,加强相互联合,在关键的国际事务领域谋求以整体性姿态出现,并用同一种方式说话,发出与大国不同的声音,其地位和角色非常重要,居中制衡更加明显,将日益发挥关键性作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认为,随着亚洲崛起,未来世界极有可能形成美中欧三强(G3)鼎立格局,(20)三者中谁获得中等强国的支持,谁就会占据优势,就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注释:

①鲍盛刚:“世界走进中等强国时代”,《环球时报》,2008年1月25日。

②Adam Chapnick,"The Middle Power",Canadian Foreign Policy,Vol.7,No.2,1999,pp.73-82.

③Robert W.Cox,"Middle Power Manship,Japan and Future World Order",International Journal,Autumn 1989,pp.826-827.

④Paul Kennedy,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Economic Change and Military Conflict from 1500 to 2000,Unwin Hyman,London,1988,p.202.

⑤Jonathan H.Ping,Middle Power Statecraft:Indonesia,Malaysia,and the Asia Pacific,Burlington:Ashgatep,2005,p.16.

⑥Soeya Yoshihide,"Diplomacy for Japan as a Middle Power",Japan Echo,Vol.35,No.2(2008),pp.36-41.

⑦[英]爱德华·卡尔著,秦亚青译:《二十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概述》,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第98-108页。

⑧Robert Keohane,"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Can Interdependence Work?" Foreign Policy,Spring 1998.

⑨Soeya,Yoshihide,"Japan's Middle-Power Diplomacy",February 13,2009,http://www.tokyofoundation.org/en/articles/2008/japans-midddle-power-diplomacy.(上网时间:2013年3月12日)

⑩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WEO):Recovery Strengthens,Remains Uneven,April 2014.

(11)Sheryl Gay Stolberg and Jim Yardley,"Countering China,Obama Backs India for U.N.Council",New York Times,November 8,2010.

(12)刘樊德:《澳大利亚东亚政策的演变:在碰撞与融合中实现国家利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第86页。

(13)详情请参见:"Middle Powers Initiative",http://www.middlepowers.org.(上网时间:2013年3月15日)

(14)Robert O.Keohane,"Lilliputian's Dilemmas:Small State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1969,No.2,p.296.

(1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社2012年11月8日电。

(16)David Shambaugh,"Coping with a Conflicted China",The Washington Quarterly,Winter 2011,p.14.

(17)查贵勇:“中国制造到底惹谁了?”http://finance.china.com.cn/roll/20140114/2122276.shtml.(上网时间:2014年6月15日)

(18)孙韶华:“巴西对我铝基印版反倾销 开年涉华贸易摩擦密集爆发”,http://jjckb.xinhuanet.com/2014-03/07/content_494453.htm.(上网时间:2014年6月15日)

(19)Keck,Z."China's Newest Maritime Dispute",The Diplomat,March 30,2014,http://thediplomat.com/2014/03/chinas-newest-maritime-dispute/.(上网时间:2014年6月15日)

(20)Mahbubani,K.The New Asian Hemisphere:The Irresistible Shift of Global Power to the East,New York,Public Affairs,January 2008,p.238.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