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中等强国崛起与中国外交的新着力点(2)

从历史发展脉络和现实表现看,中等强国这一国际社会的“中产阶级”在不断壮大,力量显著增强。二战后,美苏两极国际体系逐渐形成,加拿大国力虽与美、苏相去甚远,但与英、法等老牌大国的差距并不很大,然而为凸显自身存在,加还是决定以中等强国的身份参与国际事务。此后,中等强国界定逐渐进入人们视野,澳大利亚、挪威、意大利、西班牙等发达国家均将自己视为中等强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巴西、土耳其、南非、印度尼西亚等一批新兴市场国家迅速崛起,其充分享受知识传播、技术变革以及经济格局变迁的巨大好处,并通过内部改革和对外开放,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经济发展向好,成长为分量越来越重的新兴中等强国。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新兴中等强国群体性崛起并不是一朝一夕现象,而是一直都在进行,此前之所以未被广泛关注,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新兴中等强国崛起的态势被掩盖在美国取得冷战胜利的光环之下。新兴中等强国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始于2005年7月于英国格伦伊格尔斯(Gleneagles,即鹰谷)召开的八国集团(G8)峰会。该次会议正式邀请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等加入“G8+5”对话机制,新兴中等强国就此登上世界经济舞台。不过,与西方国家相比,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等国只是“对话国”,相对于G8成员国仍处于不平等地位。新兴中等强国真正被认可还是其参与二十国集团(G20),这改变了世界经济由美日欧主导的局面,使中等强国获得与西方大国同样的成员国地位,并开始从国际秩序外围走进国际体系变革与治理的核心地带,从国际关系的“权势客体”华丽转身为“权势主体”。

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新兴中等强国表现得很抢眼,保持较快增长,成为“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秩序安排与对话协商的要角之一。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4年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显示,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5%,其中发达国家增长1.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5.4%。2013年,发达国家经济艰难复苏,但新兴国家继续保持至少为发达国家2倍的增长速度。⑩世界力量消长变化明显朝着利于新兴国家倾斜,在气候变化、世界经济、能源和粮食安全、贸易、金融体系和消除贫困等当前全球面临的主要问题上,如果没有新兴中等强国的参与,要想突破的确很难。

中等强国虽不像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那样,身居国际政治权力金字塔之巅,但在其所在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其地位却举足轻重。印度在南亚首屈一指,正从“印度象”变为“印度虎”,经济上保持高增长态势,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相当发达,外交上也是左右逢源。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访印时甚至宣称:“印度不是正在崛起,而是已经崛起”。(11)新总理莫迪上台后,外界普遍认为他将带领印度经济高速发展,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印度的活跃,将深刻改变南亚乃至亚洲地缘政治格局。又比如,巴西是拉美最强国家,近年潜心发展经济,悄悄进行“二次崛起”,成功举办2014年足球世界杯赛、又争取到2016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在外交方面凸显“拉美人的拉美”,要“拉美人自己说了算”,发起拉美论坛和美洲国家论坛,请古巴新客、送美国和加拿大旧客;调解伊朗核问题,2010年5月与土耳其、伊朗签署核燃料交换协议。与此同时,身跨欧亚、战略位置独一无二的土耳其正在“向东看”,在地区显示强大领导决心,准备在伊斯兰世界发挥更大作用。亨廷顿1993年曾警告说,穆斯林人数非常多,但是就像一盘散沙,没有领导核心,如果土耳其真的重回穆斯林世界,那么穆斯林就有了领导核心,俄罗斯和欧洲就会受到威胁。此外,非洲大国南非也表示要在国际上发出更大声音,特别是在2010年成功举办世界杯后雄心勃发,在利比亚危机中更是积极斡旋。总的来看,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上四个新兴中等强国俨然已经在各自所在区域扮演代言人角色,并成长为有重要影响力的支点国家。

新兴中等强国之所以迅速崛起,成为大国不得不重视的新力量中心,至少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其一,改革驱动。新兴中等强国表现出振兴国家的强烈欲望,其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早从20世纪90年代起,印度就开始着手进行一系列循序渐进的经济改革,比如:放松产业和贸易管制,实行自由的经济政策,加强市场经济的培育与发展,推进公共部门私有化,强化财政监管。新兴中等强国通过渐进式改革实现了高增长率,增强了经济实力,对外则实行市场开放政策,降低关税,接轨国际分工。此外,还进行治理改革,加强私有产权保护,确保私人企业融资及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诸如此类的市场化和开放化措施,极大地拓展了新兴中等国家的市场范围,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工业能力,为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二,创新发展。新兴中等强国通过将外来知识与本土经验对接,促进外来知识的本土化,并进行重大的革命性创新,建立起维持经济高速增长的现代国家治理结构,展示自己治理模式和发展方式的创新。这些新兴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加大对科技、研究事业的投入,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信息技术、航天、生物科技、低碳技术、纳米技术、新能源和绿色环保技术等,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陆续进入以“信息和通讯”技术革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周期。比如,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突飞猛进,软件开发在全球市场占据不小的份额。巴西航天航空、通讯、核电、半导体、软件及制药业取得跨越式进步,有的已经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三,外部机遇。新兴中等强国的崛起得益于良好的国际环境。全球化时代,知识扩散的内在逻辑促使先进的经济技术方式、社会政治方式和思想方式进一步广泛扩散,而不为某一国家或地区所能长久独占,这为非西方世界的崛起提供了外在的客观条件。如20世纪90年代美国兴起信息产业,率先进入以信息和通讯技术革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周期,这种新经济形态带动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世界经济面貌呈现出“向上走”的积极趋势。国际投资者看到新兴国家的巨大市场和发展前景,乐于投资。事实证明,这些迅速崛起的新兴中等强国确实抓住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以“比学赶超”的后发战略优势,争得更大份额的全球化红利。其四,先天条件。新兴国家国土面积普遍较大、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市场规模大,国内政治稳定,并培育了一大批购买力强的中产阶级,国力基础比较好。它们长期以来拥有较强的地区影响力,也有成为世界大国的抱负。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