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文艺新象:如何从“高原”走向“高峰”(7)

人民论坛文艺工作者座谈会观点摘要

核心提示: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

郭敬明:既不要沦为市场的奴隶,也不要成为市场的敌人

习主席讲话后,我思考了很多关于文艺作品和市场之间的关系问题。习主席说得特别好,他强调,文艺不能沦为市场的奴隶,我觉得同时,文艺也不能成为市场的敌人。唯市场论显然是不对的,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地不要市场了。因为如果市场越来越小,文艺作品的接受度随之也会越来越小。久而久之,它就会变为越来越窄的艺术。所以,我们要更理性地看待艺术和市场间的关系。

每一个文化都应该有自己的地位。不管是京剧、昆曲,还是电脑、钢笔字、毛笔字,这些都无所谓谁好谁坏。但是,在我们这样的电脑、手机普及时代,如果还要求每个人用毛笔字来进行日常的交流,那显然是不太现实的事情。当下应该鼓励每个人都去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这样市场就一定可以百花齐放了;相反,如果约束太多,条条框框过多,就可能无法造就真正的艺术了。

当然,文艺工作者也应该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此前,我对于自己身上的责任感感触不是很深,后来随着自己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从作家又成了导演,我也慢慢地意识到除了要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东西之外,对这个社会也是要有责任感的。我觉得,有责任的文艺工作者,应该去创造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作品,要争取创作出一些经典的作品,尤其是针对年轻人的一些经典作品。现在好莱坞有很多经典的青少年影片很流行,这些影片往往不仅有故事情结,能吸引人,而且蕴含了锄强扶弱、代表正义的一些永恒价值观;而受这些正能量的感化,很多青少年都会产生一个锄强扶弱、代表正义的英雄情结。这种潜移默化地教育,对于年轻人来说,应该是更为适用。因为年轻人的心智还没有成年人那么成熟,不能特别强制地去命令他们做一些事情,这样反而会激发出他们的逆反心理。

《小时代1》公映的时候,4亿多的票房,我一听到这个消息,自己也感觉很吃惊。因为那个时候,我完全是个新人,还不知道如何去拍电影。我那时候想表达的是,我们这一代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是没有兄弟姐妹的,所以更需要友情。我们的影片讲述了四个女孩子的友谊故事,她们不管有再多的争吵,都一路互相扶持着。影片主题曲用的是《友谊地久天长》。但是,由于我们用了一些名牌的服饰,让人感觉很物欲,因而,也受到了一些尖锐的批评和争议。在做第二部的时候,我也很紧张,于是进行了大量地删改,去掉了很多可能给人物欲感受的东西,但可能矫枉过正了,上映之后,观众不喜欢了,票房从5亿变为了2亿。到了第三部的时候,我又重新把握这个平衡,重新去调整,又变为了5亿。观众认为挺好看的,又觉得不像第一部那样过分注重名牌。这时,我更有经验去把握、去调整,知道该强化什么、该弱化什么,这对我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领悟的过程。所以,我觉得文艺创作者也是需要不断地成长、成熟,也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包容,给予其成长的空间。我很难一开始就创作出一个很经典的文艺作品,但我希望朝着这个方向去学习、去不断地修正自己。同时,我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去引导年轻人不仅只关注日本的动画片、美国的好莱坞,也关注国产的影片。

网络文学现在有一个不太好的现象,大家一味追求写得越多,收入越高,这就变为市场的奴隶了。这样,文化高原起来了,但高峰确实没有。真正的文化高峰是5年、10年雕刻出来的,这样的作品才有可能成为文化高峰的。但往往不是创作家自己决定自己是要作“高峰”,还是作“高原”,而是应该由市场来决定。如果市场没人愿意投资、没人愿意看,那样也不行。

我还想说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对于艺术工作者本身的保护还是较弱的。比如,当下决定拍什么电影,决定什么电影可以在院线播放,都不是文艺创作者可以决定的,我们说话能力很低的。我想,如果这些都是创作者说了算,那么当下的文化市场很可能会发展地更好。

这次文艺座谈会,对我们来说真的是非常鼓舞的。我相信未来中国文化环境会越来越好,我希望自己做得更好。

责编/潘丽莉 谭峰 高骊 周素丽    美编/李祥峰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上一页 1 234567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夏梦]
标签: 新象   高原   高峰   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