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文艺新象:如何从“高原”走向“高峰”(4)

人民论坛文艺工作者座谈会观点摘要

核心提示: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

张晓明: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让文艺工作者成为自己思想的主人

第一,关于对目前文艺工作形势的评价,我同意总书记的概括:有高原,缺高峰,这是一个准确形象的看法。当前文化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高原起来了,相较而言缺精品。文艺作品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没有同步发展,甚至已经拉开了差距。就我们国家而言,这一评价也适用于文化产业领域。十八大以前的文化产业发展可以归结为“体制性释放和政策性支持”作用下的量的扩张,目前正在进入以转型为主线,降低发展速度,转换发展轨道,从政府轨到市场轨的新阶段,形象地说从铺摊子到上档次是当前主题。现在原创是关键,出精品是主要的任务,如何鼓励、激发原创是当前的关键问题。

第二,关于文艺工作的根本方向问题,习总书记讲话通篇贯彻为人民的根本方向,这是我党一向强调的。我认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才是为人民的具体体现和评价标准。如果人民的要求不能满足,服务于人民的要求就是一句空话。人民群众是评价的标准,也是文艺发展的要求。目前的关键是如何实现这一根本方向和根本要求?根本途径就是要通过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改革开放前是计划经济,没有出现文化发展的良好局面,百花凋零,文化消费匮乏。改革开放以来市场逐步开放,文化产品日益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程度不断提高。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进一步满足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要尽可能减少政府对文化生产的干预,尽可能加大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这对于满足多样化文化消费需求至为关键,是当前的最主要的任务。

第三,关于文艺创作与市场的关系,我同意习总书记讲话中的论断,文艺不能是市场的奴隶,不能有铜臭气,但是文艺也不能成为政府的仆从,文艺应该成为市场的主人,也就是说文艺工作者应该成为自己的思想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原创。这样就要处理好和市场的关系。从基本的理论上来讲,马克思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文艺工作者首先要吃穿住,然后才能创作,此外创作活动是生产劳动,也要消耗资源,因此也受到经济必然性的制约。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从来都是第二性的,是被某种资源配置机制决定的。于是问题就变成了,艺术家在什么样的资源配置机制条件下能够成为自己的主人?理论上讲只有资源的“集中配置”和“分散配置”两种情况:一种是所有的艺术家只有一个资源提供者,或者说垄断的资源提供者,比如说国王、教会、国家,等等,这不是市场经济,这种体制下艺术家的人身依附不可避免,没有创作的独立性,因此不会有好的作品;另一种是每个艺术家都有许多资源提供者,可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助选择的消费者,也可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的非盈利赞助机构,这是市场经济,这种体制下艺术家有分散化资源的竞争性提供者,他们必然获得创作的独立性,必将专注于自己的创作。因此我们认为只有建立起健全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才能使得文艺创作不成为市场的奴隶。

第四,关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习总书记讲话再次强调了一贯的思想: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关键是这种结果如何实现?这就要谈一谈“好市场”和“坏市场”问题。“好市场”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市场,而“坏市场”则是或者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社会效益,甚至社会效益为负数;或者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为什么会出现“好市场”和“坏市场”?一个健全的文化市场应该是一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分散化的资源配置环境提供了艺术家自由创作的条件,使他们可以创作出满足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绝大部分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至于那些国家文化遗产,具有强烈的公共属性,政府有责任出资保护;对于一些过于超前的或者个性化的文化创作,可能一时无法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政府也有责任出面支持,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文艺工作者的创造力,为文化繁荣奠定永久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就是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上一页 1 234567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夏梦]
标签: 新象   高原   高峰   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