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
费孝通的《江村经济》虽是一部经典村庄民族志,但人类学的民族志研究并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微型单位的全面描述上,而是要在微观考察基础上,揭示一些具有普遍性或共性的问题。费孝通对江村的微型社会学研究,真正的目的就在于揭示和探讨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他的研究最后总结出:“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农民的收入降低到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所需的程度。中国农村真正的问题是人民的饥饿问题”。18那么,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又是什么呢?所谓基本问题,这里主要指最严重、最普遍的问题,而且常常是具有根源性、结构性的问题,即其它诸多问题的产生与之有一定联系的问题。
对乡村社会的基本问题,一直是学者、农村政策制定者和社会活动家们热衷探讨的问题,因为人们总想在许许多多问题头绪里找到关键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重点地加以解决,这样会有助于其它问题得以迎刃而解。
关于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问题,有着多种不同的理解和观点。乡村建设派的晏阳初认为,当时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问题就是农民的“愚、贫、弱、私”的问题,实际就是农村教育、贫困、医疗卫生和社会治理等问题。19在四个问题中,平民的教育问题是最关键的,由于农民普遍缺少教育,所以他们缺乏致富、健康和组织起来的知识。因此晏阳初倡导的乡村建设,就是要通过创办平民学校来促进平民的教育,培养平民的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他在河北定县开办的乡村建设学院及开展的活动,就是其推进全国性平民教育和社会改进运动的重要实验点。
黄宗智在对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和乡村发展的社会史考察基础上,借鉴格尔兹对印度尼西亚农业所面临的“内卷化”(involution)困局的总结,20提出中国小农及乡村发展所面临的和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乡村“过密化”问题。所谓“过密化”或“内卷化”,简单地说就是“没有发展的增长”,农业产量增长了,但人均收入水平则呈现递减趋势。过密化问题反映的主要是乡村人口增长与有限可用资源之间的矛盾关系,更确切地说就是人地矛盾问题。黄宗智认为:“长江三角洲乡村的真正重要的问题过去不是、现在也不是在于市场化家庭农业或计划下的集体农业,不是在于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而是在于过密化还是发展。”21
目前,对“三农”问题关注和研究虽然很多,但是“三农”问题似乎仍是一个泛泛的概念,而对究竟什么是“三农”问题研究的基本问题或真问题,已有的研究则较少涉及。曹锦清意识到了要找出“三农”研究“真问题”的重要性,并简要提出了当前农村亟需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基层行政建制的优化问题;二是流动人口在城市社会的融入问题。22这一观点与陈锡文对当前农村发展形势的宏观分析较为一致,他提出:“当前农业、农村面临的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问题有三个:一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求问题;二是工业化、城镇化、农民市民化推进过程中土地制度问题;三是现代化过程中农民转为市民的问题。”23
准确地把握和深刻地理解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需要注意两个原则问题:一是要把现实中的具体问题与乡村社会的基本问题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二是要把基本问题与时代的基本性质紧密联系起来。探究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主要目的是进行一种理论概括的尝试,而不是罗列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当然,对基本问题的理论概括,离不开从现实经验中的提炼和总结,与此同时,对乡村社会的基本问题的把握,也将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实践有帮助。基本问题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具有时代性质和特征。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与乡村社会的后乡土性密切相关。因此,准确把握当前乡村社会的基本问题,必须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大趋势。
后乡土中国所处的时代背景已与乡土中国有着本质的差别,因此,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不再是“人民的饥饿问题”了。尽管在一些农村地区依然存在着贫困问题,但农民的温饱问题在目前基本上能够得到基本保障,因为社会保障体系也已经覆盖了广大的农村地区。至于农村贫困问题,可以说是基本问题的表现形式之一,因为产生贫困的根源则在于基本问题。
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自然是人的问题,即乡村社会主体所面临的问题。农民的增收问题一直倍受关注,这一问题似乎与乡村的“过密化”问题有相似或联系之处。乡村过密化问题论突出了乡村人口与资源的紧张关系,而乡村资源是刚性的、有限的,那么,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只能通过减少乡村人口的途径。但是,我们要问:是不是乡村人口减少了,就必然带来农民边际收入水平的提高呢?很显然,农民的收入水平绝不是由简单的人口与资源之间关系所决定的,因而也不会因简单地改变人口策略就能解决收入增长问题。由此看来,当前乡村社会的基本问题也不是简简单单的“过密化”问题。而且,有学者已经发现乡村正走向“过疏化”,意味着“过密化”不是真正的问题。
后乡土中国所处的时代特征和性质是社会的现代化和市场化,因此,基本问题是与时代背景及其基本性质分不开的。在现代化和市场化的大趋势下,后乡土中国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农民何以获得公平的市场机会?简单地说,就是在现代市场社会,如何保障农民有事可做,有满意的收入?从本质上看,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就是农民的发展问题或出路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