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法治思想梳理与阐释

中共中央党校政治学法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恒山

【摘要】习近平关于法治的论述,代表了我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问题的全新认识。他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方向。

【关键词】依法治国 依宪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自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思想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报告确定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从十五大至十八大,党的各次代表大会都强调要依循这一基本方略治国理政。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深入阐释十八大报告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要求。他的讲话,既保持着和十八大精神、要求的一致性,又有许多创新性阐释。

在阐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目标时,习近平突出强调了贯彻、实施宪法的重要性。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发表讲话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习近平关于宪法、法治的论述,代表了我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问题的全新认识,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方向。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至上地位、根本作用决定了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宪法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处于特殊地位。它是国家权力产生的依据,是国家组织成立以及国家各职能机构产生的合法性根据。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与各民主党派代表、各民主人士代表、各地区代表共同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是一次全中国人民代表性质的会议。该次会议上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人民代表们关于成立新的国家政权的协议,是一个临时宪法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依照该宪法文件规定的程序选举产生。195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定了新的宪法。所以,习近平指出,我国现行宪法可以追溯到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首先指出了宪法作为根本法,对于整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具有统帅作用。他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继而指出,宪法是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党的事业、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上一页 1 2345678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习近平   法治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