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地方治理制度创新:从网格化管理到治理现代化(5)

五、结论与探讨

网格化管理到网格化治理的嬗变是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到公共治理演进的必然历史逻辑,能开创治理新局面,有力地推进我国治理现代化,但网格化治理是一个全新的理论,治理过程更是复杂的,将涉及到政治文化、公民自治、社会组织的发育程度与市场的成熟程度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可能仍处于一种传统公共管理向现代公共治理的过渡阶段,网格化治理取代网格化管理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在推行网格化治理制度创新时,必须切合我国的政治生态,探索我国的治理特色,不能盲目从外。如何从实践层面不断完善网格化治理,将治理理念扎入实践土壤?如何将网格化治理体系与原有的组织体系有机结合?如何以网格化治理的制度设计最大限度地推进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如何真正深入有效地将网格化治理从城市治理推向农村治理,从社会领域推向其他公共领域的有效治理?网格化治理能否成为整个现代化治理的必然方式?这一系列命题有待进一步去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包心鉴.以制度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1).

[2]求是杂志政治编辑部调研组.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有效途径[J].求是,2011(21).

[3]王名,杨丽.北京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1(2).

[4]池忠仁等.上海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

[5]竺乾威.公共服务的流程再造: 从“无缝隙政府”到“网格化管理”[J].公共行政评论,2012(2).

[6]童星. 社会管理的组织创新—从“网格连心、服务为先”的“仙林模式”谈起[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1).

[7]张权,尹昭慧.“解构”网格化管理[J].河北学刊,2013(5).

[8]田毅鹏.城市社会管理网格化模式的定位及其未来[J].学习与探索,2012(2).

[9]井西晓.挑战与变革:从网格化管理到网格化治理—基于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变革[J].理论探索,2013(1).

[10]齐国生等.城市管理的“网格化”—从政务网格到行业网格再到公务网格[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公务创新专刊.

[11]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Our Global Neighborhood,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12]竺乾威.公共行政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13]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4][美]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M].伦敦:剑桥大学出版社,1995.

[15]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6]俞可平.衡量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标准[N]北京日报,2013-12-09.

[17]何增科.国家治理现代化及其评估[N].学习时报,2014-1-13.

[18]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19]朱国云.组织理论:历史与流派[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0]仰义方.新媒体环境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N].学习时报,2014-6-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重大民生政策制定中协商民主机制化研究”(13CZZ008)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创建农村服务型党组织研究”(13ADJ005)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徐敏宁,江苏省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陈安国,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巡视员;刘东杰,淮安市行政学院讲师、《江淮学刊》编辑。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