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地方治理制度创新:从网格化管理到治理现代化(3)

三、网格化治理与治理现代化的深度契合

治理现代化是治理的目标,网格化治理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手段与方式。网格化治理的民主化、法制化、信息化、多元化与开放性与治理现代化能深度契合。

1.制度体系的民主化与法制化。国家治理体系包括“规范行政行为、市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以及“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三个最重要的次级体系。”[16]“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程度实际上是国家治理制度体系的民主化法治化。”[17]“制度构成了造就和界定一个社会的‘社会黏结剂’” ,[18]体系化的制度“社会黏结剂”的功能则更强,但这里必须澄清的是,这一制度或制度体系应是一种契合“帕累托优化”的,否则,终究会带来“制度之恶”。民主化对于制度而言,是符合“帕累托优化”趋势的。一个民主化的制度体系,是杜绝绝对“权威主义”的,它在制度设置上渗透了民主的理念,运作过程更倾向于一种平等的协商,不是依据权力势能的管控。法制化是对民主化的制度进行固化,法制化与民主化相互渗透,并行不悖。离开了法制化的纯粹的民主制度必将是乌托邦,最终必然失败。

民主化与法制化也是网格化治理制度体系创建的要件。在治理主体方面,充分吸纳、引导与培育社会组织、广大民众平等协商参与治理;治理主体在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以及协调化解基层矛盾时,更离不开民主的方式。在法制化方面,网格化治理更应注重相关法律制度建设。网格化治理代替网格化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网格化管理相关制度滞后,在机构设置、权力运行等许多方面,网格化管理的法律依据不足,缺少法理权威。它运行的依据仅是地方性的一些文件,或中央一些指导性要求或目标,组织设置、运行主体、运行方式等都没有统一的规范的要求,这严重制约网格化的发展。网格化治理要真正实现有效治理,必须要不断注入法制化理念,不断创新相关的法律制度。

2.治理手段的信息化。信息化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应在公共治理中得到充分彰显。传统科层制的治理信息系统已备受诟病,正如本尼斯所言“从60年代算起的20-50年里,人们将目睹并亲自加入官僚制的送葬队伍。”[19]当然,这是一种过于极端的说法,但这种说法恰恰反映出,人们对当时所处环境下,科层制层层传递式的信息沟通方式带来的延迟性,造成的决策、执行等活动的官僚主义的不满。上世纪末出现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科层制一度焕发活力:通过对科层制进行信息化,实现组织的扁平化,科层制的效率得到较大提升。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媒体的开放性和隐匿性创造出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使权力运行留下技术的痕迹,信息自由流通为权力的双向监督提供了可能。”[20]人们对于一个更高效率的政府及公共治理体系的渴求也与日俱增,这要求,我们不得不考虑对现代治理体系与治理工具进一步技术化。网格化治理很大程度上就是数字化治理模式。离开了数字信息网格化根本无从谈起。整个网格的运行管理都是以现代化信息为基础的。从信息采集机制、信息传输机制、信息一体化化的平台打造等方方面面都是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二者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当然,在构建网格化信息运行机制时,不仅应实现信息的共享与高效运行目标,还应构建兼容、联动、开放的信息化运行格局,打破网格化管理现代信息技术的封闭性与垄断性等特点。

3.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现代化公共治理应更多地弱化行政权力,而更多地强化“民有、民治、民享”的公民权利。现代治理体系应是多中心的,通过弱化政府公权本位,形成多个治理的权威中心。多元主体基于共同需要,参与到治理过程中来,形成一种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这种权威中心应该有党委、政府、广大公民、社会组织与市场等主体,有些领域应该突出党委与政府的主导地位,有些领域应该发挥其他主体的作用。应强化市场在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公民与社会组织的自治作用,充分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等,这样才能处理好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社会与市场的关系。网格化治理与治理现代化一脉相承,同样强调治理主体多元性,有些领域应发挥政府作用,有些领域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有些领域应交给社会、市场、民众,政府不参与,应该是发挥引导与培育作用,不是主导作用。

4.治理过程的开放化。权力规范、程序、阳光运行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公共问题的治理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封闭抑或开放,能否实现权力的阳光运行,不仅仅会影响到治理的效度,还将影响到整个治理体系的评价。治理过程开放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治理介入的无障碍。在治理过程的各个阶段,多元参与主体都可以依权介入,而不应设置任何障碍性条件;二是治理过程信息的及时公布。治理信息应在整个社会空间流动,而不能仅限于治理系统内循环,如此,可以谨防治理系统陷入“塔西坨陷阱”;三是治理主体、治理工具、协同原则等应与时俱进,依据情势的变化,做到情景化。这是一个封闭的治理过程难以做到的。网格化治理取代网格化管理另一重要原因是网格化治理注重开放化。数字化是网格化管理的手段、基础与优势,也给网格化管理带来巨大负面效应,其更多信息是在政府体制内封闭式运行的,不便于民众知晓与监督。网格化治理能弥补这一不足,既构建信息的运行系统,又构建信息的开放系统与共享系统,能保证共享快速地办事流程,又保证信息的阳光运行。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