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富人治村:探索中国基层政治的变迁逻辑(6)

五、结语:政治无需道义?

中国基层政治变迁从传统道义政治到改革开放时代以来的法律政治再到现实运作中出现的村民民主政治、金钱政治,展现了一个去道义化、去政治化的过程。中国社会是政府规划性变迁的社会,在国家主导的法律政治下,传统道义政治迅速衰落,然而,政治运作真的无需道义吗?

无政府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西蒙斯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论证了“法律义务”只是法律体系强加给我们的一套规则要求而已,它本身不足以产生任何道义要求;当然,即便如此,公民也没有理由不服从法律或者不支持国家,因为我们对他人负有道义责任(duty),权利与义务不能穷尽道德主题。[30]将这种促使人们服从法律、认可政府合法性的道义责任(duty)上升为理论就是葛兰西[31]所指称的“文化霸权”,国家的霸权(统治权)来自于它领导全体社会的知识和道德的能力。即使是法治主义泛滥的今天,普罗大众哪一个是因为法律文本上的规定才内心认可、服从政府管理的?由缺失道义的法律政治来完成论证国家政权的合法性不过是法律主义者的浪漫理想。

中国今天的法治建设固然重要,但不可否却政治中的道德理想和道义规范元素,任何一个法律人都清楚地知道法律帝国并不涵括一切,这个世界除了依赖冰冷理性的法律控制外,还需要温情的道义伦理来调控维系。具有地方性特质的基层政治尤其离不开道义伦理的维护。如何结合国家法律政治,维护、巩固甚至是重塑基层道义政治的伦理规范,是国家与社会不得不高度重视并慎重考虑的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工程。

参考文献:

[1]党国英.论乡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兼论中国乡村的民主政治改革[J].开放导报,2004[12]:23-31.

[2]卢福营.治理村庄:农村新兴经济精英的社会责任[J].社会科学,2008(12):55-63.

[3]贺雪峰.论富人治村[J].社会科学研究,2011(2):111-119.

[4]赵晓峰,林辉煌.富人治村的社会吸纳机制及其政治排斥功能[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0(4):33-41.

[5]黄俊尧.论村民代表会议与“先富群体治村”[J].浙江学刊,2009(2):163-168.

[6]杨华.农村阶层分化:线索、状况与社会整合[J].求实,2013(8):91-96.

[7][美]詹姆斯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8]牟宗三.政道与治道[J].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4.

[9]蒋庆.政治儒学——当代儒学的转向、特质与发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210.

[10]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M].范忠信,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11]张仲礼.中国绅士[M].李荣昌,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12]费孝通,吴晗.皇权与绅权[M].长沙:岳麓书社,2012.

[13]秦晖.传统中国社会再认识[J].战略与管理,1999(6):62-75.

[14]张鸣.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1903-1953)[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7.

[15]黄宗智.集权的简约治理[J].开放时代,2008(2):10-29.

[16]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64.

[17][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王福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36.

[18]秦晖.田园诗与狂想曲[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0:59.

[19]商意盈,等.富人治村:一个值得关注的新现象[N].新华每日电讯,2009-09-12.

[20]欧阳静.富人治村与乡镇的治理逻辑[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3):44-48.

[21]郑燕峰.“射阳10万元村干部”:富干部带领村民致富[N].中国青年报,2003-10-08.

[22]吴毅.无政治村庄[J].浙江学刊,2002(1):19-21.

[23]袁松.富人治村——浙中吴镇的权力实践[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12.

[24]贺雪峰.富人治村与“双带工程”[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3):70-77.

[25]陈锋,袁松.富人治村下的农民上访:维权还是出气?[J].战略与管理,2010(3):23-33.

[26]吴根友.在道义论与正义论之间[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2.

[27]魏程琳.“逼助型”调解与自保社会的兴起[M]//山东大学法律评论.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24-40.

[28]朱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23.

[29]项继权.台湾基层治理的结构与特征——对台湾坪林乡和大安成功社区的考察报告[J].社会主义研究,2010(5):61-66.

[30][美]约翰西蒙斯.道德原则与政治义务[M].郭为桂,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20,173,178.

[31][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M].曹雷雨,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14.

(作者单位:魏程琳,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徐嘉鸿,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王会,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