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邓小平对中国发展问题的系列回顾(七):中国道路(7)

(二)我们这条路是正确的,是必须走的路,没有别的路可走

邓小平提出只有走改革开放的路才能“通往富裕和繁荣”,而不能走其他什么“别的路”。1985年10月23日邓小平会见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指出:“现在看得很清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搞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这个路子是对的。”“更重要的是,搞这些改革,走这样的路,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可喜的结果。中国不走这条路,就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这条路才是通往富裕和繁荣之路。”[[122]]综合分析邓小平提出的那些“别的路”,大体包括“死路”、“邪路”、“弯路”、“曲折路”、“倒退路”和“回头路”等等。

决不能走“死路”。邓小平说过:“我算是比较活泼的人,不走死路的人。”[[123]]走活路,不走死路,是邓小平道路论的一大特点。1985年8月21日会见坦桑尼亚领导人时指出:“我们的经济改革,概括一点说,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124]]不搞活,就会走向死路。针对一个时期以来人们不敢深化改革、甚至诋毁改革的严重局面,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125]]“死路”就不是活路,是不通的路,是没有前途的路,走这条路最后就要落得个头撞南墙、头破血流的下场。因此,坚决不能走死路,必须探索出一条“活路”来,只有找到了“活路”,才能“活了社会主义”。

决不能走“邪路”。在邓小平的辞典中,“邪路”一词特指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多次谈到不能走资本主义的“邪路”问题。1984年6月30日会见日本客人时指出:“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126]]1985年3月7日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的即席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127]]1985年5月20日会见原台湾大学教授陈鼓应时指出:“我们大陆坚持社会主义,不走资本主义的邪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128]]邪路就不是正路,是脱离正确方向的路。走“邪路”,不能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不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我们坚决不能走资本主义邪路。

不能走“弯路”。如果有人明目张胆地提出走资本主义邪路,会比较容易地为人们所识破,但如何做到不走“弯路”,则是值得人们十分警惕的一个问题了,因为“弯路”走久,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走上“邪路”。1983年10月12日在十二届二中全会讲话中指出:“不要以为有一点精神污染不算什么,值不得大惊小怪。有的现象可能短期内看不出多大坏处。但是如果我们不及时注意和采取坚定的措施加以制止,而任其自由泛滥,就会影响更多的人走上邪路,后果就可能非常严重。从长远来看,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将由什么样的一代人来接班,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129]]1985年9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闭幕会上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到破坏,走弯路。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130]]1986年6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指出:“开放、搞活,必然带来一些不好的东西,不对付它,就会走到邪路上去”[[131]]可见,“弯路”其实也是“邪路”的一种表现形式,无论是弯路还是邪路,都是我们必须坚决抵制的路子。

尽量避免走“曲折路”和“倒退路”。邓小平认为,在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一些曲折在所难免,甚至发生某些倒退也有可能,关键是我们应当尽量避免曲折和倒退。1980年1月16日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指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力求做得比较正确,或者说力求少犯错误,避免大的曲折,大的错误,有了错误尽快纠正。我完全相信,我们党,我们党的中央,一定能够做到这一步,我们是充满信心的。”[[132]]1987年10月16日会见德国客人时说:“总的形势是好的。至少在本世纪九十年代会像现在一样平稳地、速度不算慢地发展。我们现在要注意的是发展速度不要太快,要适当控制速度,否则配套跟不上,能源、原材料、资金都跟不上,特别是不能为下个世纪发展的后劲打下很好的基础。我们计划连续几十年的发展,要避免曲折,更要避免倒退。总的是要加快步伐,在加快步伐中,头脑要冷静,步子要稳妥。”[[133]]在整个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力求少犯错误,尽量避免重复“曲折”路,坚决防止走向“倒退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既要加快步伐,又要稳住步伐,以实现“平稳发展”和“适度发展”。

决不能走“回头路”。由于人们对旧体制的留恋,改革中经常会出现走“回头路”的现象,邓小平对此提出严重警告:坚决不能走回头路。1980年12月25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的步骤需要放慢一点,但不是在方向上有任何改变。“已经从各方面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要继续实行,不能走回头路。”[[134]]1983年6月18日会见外籍专家时指出:“我们现在的路子走对了。我们的政策是不会变的。要变的话,只会变得更好。对外开放政策只会变得更加开放。路子不会越走越窄,只会越走越宽。路子走窄的苦头,我们是吃得太多了。如果我们走回头路,只能回到落后、贫困的状态。”[[135]]1989年11月10日会见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时说:“可以肯定地说,谁要走回头路,谁就要垮台。十年改革开放,虽然出了些毛病,现在需要进行治理整顿,但成就是很显著的。我们前进了一大步,使中国上了一个台阶。”[[136]]要走“宽路”不能走“窄路”,否则就要吃苦头;更不能走“回头路”,那样我们就要回到落后贫困状态。走“回头路”人民也不答应,谁走“回头路”谁就会垮台。

上一页 1... 56789...11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