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邓小平对中国发展问题的系列回顾(七):中国道路(5)

(四)要走军民结合的道路,在国家的统一计划下,搞军民结合

世界各国经验表明,转轨国家都有一个如何处理好军工企业如何发展、如何与整个国民经济融为一体的问题。邓小平对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如何协调发展、如何走出一条军民结合道路进行了探索。1978年7月初在听取军工生产情况汇报时指出:“军工企业要走军民结合的道路,在国家的统一计划下,以军为主,搞军民结合。重点放在平时,至少拿一半转到民用,战时可以转产,这是一个大方针,这个道路是对的。”[[90]]在邓小平这个“大方针”的指引下,中国在发展中较好地解决了军转民的问题,走出了一条军民结合的路子,保证了国防、军队建设的需要,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文革”结束不久,邓小平刚刚出来工作后就把目光投向了军工企业,提出了军工企业的发展思路。1977年12月6日听取军工部门汇报时指出:“有些军工厂可以接受一些民用产品的生产。”[[91]]1978年3月24日听取全军后勤工作会议筹备情况的汇报时指出:“军工厂平时以民用养军用。”[[92]]1978年6月底听取汇报时指出:“六机部提出八个字:‘以军为主,以民养军。’以民养军,包括搞出口船,换取外汇。把民用船水平提高了,也可以促进军用船。”[[93]]邓小平指出:“现在军工企业生产能力这么大,不搞民品是不行的。”“平时搞民品,战时开足马力生产。”[[94]]经过一系列改革,国防工业部门大都和民用工业部门结合起来,军工企业既承担民用工业的生产,又同时搞同国防有关的产品。这样一来,国防工业放下了沉重的包袱,轻装前进。

军民结合不仅表现在产品生产方面,还表现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邓小平一直关心军地两用人才的使用与培养问题。1982年10月14日同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指出:“科技人员分布在国防部门、民用部门、各种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要想法打破部门、地方界限,合理使用。当然,还有个政策问题。”[[95]]1983年6月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展览题词:“大力培养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的军地两用人才。”[[96]]“培养军队和地方两用人才,也是个顾全大局的问题。现在军队这方面工作做得不错,有成绩,这个很好。”[[97]]在邓小平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加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成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战略,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在改革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邓小平又多次谈到国防工业发展及体制改革问题,并对此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部署。1984年10月22日在中顾委三次会议讲话中指出:“据说苏联是百分之二十的国民生产总值用于国防,为什么他翻不起身来,就是负担太沉重。”[[98]]1986年6月3日谈国防工业问题时指出:“我们的军工体制基本上还是苏联的模式。苏联体制的突出问题是军事工业孤立地一马当先,带动不了民用工业,带动不了整个经济和技术。军工力量不纳入整个经济发展范围,是极大的浪费。军工企业的人才、设备都是好的。这个力量用不上,对四个现代化建设不利,对国防建设也不利。因此,要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并说,“这也是改革。”[[99]]经过几年的改革发展,中国的军民结合走在世界转轨国家的前列,对此,邓小平给予高度评价说:“我们抓国防工业的军民结合,抓得比较早,这一条抓对了。有的国家就不行,所以搞得很困难。”[[100]]

(五)爱国一家,走祖国统一的道路,就有功于民族,有益于人民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祖国的完全统一问题被长期搁置下来,成为每一个中华民族成员的心病,邓小平对此魂牵梦绕。1979年10月19日在招待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的代表的宴会上说:“实现台湾归回祖国,完成统一大业,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广大骨肉同胞在内的共同愿望”,“爱国一家,走祖国统一的道路,就有功于民族,有益于人民。”[[101]]在邓小平的心中,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顺应历史潮流,合乎人民要求的大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未来,他寄希望于祖国的完全统一。走祖国统一的道路,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祖国统一问题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大事,也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甚至有人对此大惑不解。1986年9月2日美国著名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问邓小平:“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面对客人的不解,甚至是曲解,邓小平进行了系统阐述:“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感情问题。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其次,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第三点理由是,我们采取‘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统一问题。”[[102]]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的共同愿望,在统一的历史进程中,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最终也是要统一,邓小平对此深信不疑。

走祖国统一的道路、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是好的,但必须找到“实现祖国统一的途径”。为此邓小平殚精竭虑,苦苦寻觅。早在1978年7月9日会见美国国会议员时说:“中国人民面临共同的民族问题时,是可以走到一块的。中国人之间自己会找到一个实现祖国统一的途径,其中包括在解决方式上尊重台湾的现实。”[[103]]80年代中期,邓小平借鉴香港模式,提出用“一国两制”的方式最终实现祖国统一的思路。1990年4月7日会见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等时说:“我们相信,最终将靠‘一国两制’把我们国家统一起来。”[[104]]解决统一问题,只有“一国两制”可行,因为谁也不吃亏,哪个方面都可以接受,这样全民族就都发展起来了。“再没有比“一国两制”的办法更合理的了。”[[105]]还说,现在对台湾是个机会,对整个民族是个机会,需要大家努力,推动台湾走向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

祖国统一事关国家发展大业,实现民族振兴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1981年8月26日会见台湾、香港知名人士傅朝枢时说:“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地位,祖国的统一富强,国家的希望,这是个前提。”[[106]]1987年5月16日会见李远哲、李政道时说“希望国家能早点统一。中国人脸上开始有光彩是什么时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祖国统一后,所有中华民族的子孙就不仅是站起来了,而且飞起来了。”[[107]]这是对祖国统一的希望、感叹和展望。希望国家早日邓小平统一,对祖国的殷殷之情跃然纸上;感叹新中国的建立,中国人的脸上开始有光,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展望祖国完全统一后的中华民族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就要腾飞了!

上一页 1... 34567...11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