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邓小平对中国发展问题的系列回顾(七):中国道路(9)

(二)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走好路需要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气度、一种方法和英雄气慨。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152]]党的十五大报告把南方谈话誉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第二个宣言书,这段话,应该是对它的很好注脚。邓小平还反复强调,“办事情要有登山不止的精神”[[153]],要“杀出一条血路来”[[154]]。为此,必须牢牢谨记“闯”、“冒”、“试”的“箴言”,只有坚持了它,才能“过关斩将”,才会走出一条“好路”、走出一条“新路”。

“闯”就是搞改革要“过关斩将”。1986年12月12日邓小平会见日本客人时说:“只要搞改革,左右前后都要碰到障碍。所以我们要慎重,做这件事不能太急,太急了要出毛病,重要的是坚持改革。中国古代有个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我们的改革不只是过五关,但是我们下决心改革。”[[155]]1988年5月19日会见朝鲜同志时说:“中国不是有一个‘过五关斩六将’的关公的故事吗?我们可能比关公还要过更多的‘关’,斩更多的‘将’。过一关很不容易,要担很大风险。”[[156]]改革会有很多“障碍”,过关要担很大“风险”,邓小平反复强调,体制改革不容易,积习太深,习惯势力大得很。明确表示反对改革的人不多,但一遇到实际问题就会触及到一些人的利益,赞成改革的人,也会变成反对改革的人。

“冒”就是搞改革要“敢冒风险”。1988年5月19日邓小平会见朝鲜同志时说:“十全十美的方针、十全十美的办法是没有的,面临的都是新事物、新问题,经验靠我们自己创造。我们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放开物价、加速改革正确不正确,也要看实践。我们现在既有顺利的情况,又有风险的情况。好在这十年来中国有了可喜的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有一定的增强。我总是告诉我的同志们不要怕冒风险,胆子还要再大些。如果前怕狼后怕虎,就走不了路。”[[157]]还说:“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不会太慢。一九八八年尽管有风浪,速度仍然可能超过百分之十。天天在风浪中前进,但翻两番的任务一定能完成。这就是我们的现状和前景。”[[158]]改革会遇到“拦路虎”,改革也会有“风浪”,但不能怕,要搬掉“拦路虎”,打虎上山;要披风踏浪,在风浪中前进。这样,才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步向前。

“试”就是搞改革要“勇于试验”。邓小平总是鼓励在改革中要大胆地试,敢于试验,勇于开拓。1991年2月6日视察上海途中,当陪同的朱镕基谈到外滩的一些大楼,解放前是银行大楼,解放后是政府办公楼,这些楼可以租赁给外资银行,但又有顾虑时,邓小平说:“我赞成!你们试一试,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试第一个就要准备失败,失败也不要紧。”[[159]]这段话收入《邓小平文选》时还有如下字句:“要克服一个怕字,要有勇气。”“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160]]1993年1月22日在上海过除夕时说:“上海工人阶级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带头羊”。希望上海人民要“乘风破浪,脚步扎实,克服困难更上一层楼。”[[161]]实践出真知,凡事都要“试一试”,这是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第一标准。“试一试”需要勇气,“试一试”可能失败,但只有“试一试”,才能“乘风破浪”,只有“试一试”,才能“开拓新路”。敢试“第一个”,当好“带头羊”。这是小平同志对上海人民的希望,也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希望。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1992年5月22日邓小平视察首都钢铁公司时,又提出了“换脑筋”才能“路子多”的问题。他指出:“主要是解放思想换脑筋。脑筋不换,怎么也推不动。脑筋一活,想得就宽了,路子也就多了,干得也就更好。”[[162]]

上一页 1... 67891011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