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邓小平对中国发展问题的系列回顾(六):中国经验(8)

世界上的精神财富大抵可分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人们不同的财富观。1981年5月15日,邓小平会见津巴布韦总理罗伯特·穆加贝时指出:“建国三十二年来,总的来说,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伟大的,我们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但是也走过一些弯路。对此我们并不后悔,因为成绩是我们干出来的,错误也是我们自己犯下的。成功的经验是我们的财富,错误的教训也是我们的财富。”[104]1988年9月5日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古斯塔夫·胡萨克在谈到如何总结经验教训问题时指出:“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不能丢掉毛泽东,否定毛泽东就是否定中国革命大部分的历史。每个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只有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总结,才有好处。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105]一分为二法则,既是事物本身的规律,也是分析问题的方法,更是总结经验的基本要求。与此相反,苏联共产党把自己党的历史看成是污秽、罪恶,把党的领袖说成是恶魔、叛徒,完全抹杀人民的奋斗,忽略几十年建设的成就,不能正确对待曾经的错误和教训,最终放弃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的幸福。因此,在如何看待精神财富问题上,既要看重成功的经验,又要了解失败的教训。关注成功,可以使人珍爱经验,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总结失败,可以使人吸取教训,在以后的征程中减少失误。

一个拥有十多亿人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外国政要纷纷到中国访问。外宾在与邓小平的会面中,经常对中国的改革发表一些看法,或是肯定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或是表示愿意学习中国的经验。对此,邓小平总是表现得非常谦逊,对客人的请求总是简要介绍中国党和国家的历史,顺便谈起中国的经验,突出中国建设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让外宾吸取我们的教训。我们来看几则材料。1983年5月5日,邓小平会见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在客人对中国取得的进步和大胆的改革行动表示称赞时说:“现在看起来,我们的路子是走对了,人民是高兴的。但毕竟积累的问题太多,中国又是底子薄、人口多的国家,还需要继续努力,不能粗心大意。” 1987年9月11日会见日本民社党冢本三郎时,客人谈到中国变化很大时,邓小平说:“北京有些高楼,但它不能表明中国实质上的变化。建高楼很容易,而要解决占我国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的吃穿问题,使他们生活好一点,可不容易。”[106]看中国的变化,不能只看眼前的小变化,要展望以后的更大变化;不能只顾表面的高楼大厦,要看实质的社会性的变化,看广大农村。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邓小平希望外国客人在看到中国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就时,也要注意吸取中国的教训。1985年8月28日会见津巴布韦政府总理罗伯特·穆加贝时说:“中国过去就是犯了性急的错误。我们特别希望你们注意中国不成功的经验。”[107]这次谈话中,他不仅告诉客人我们也有反面的经验,而且还深刻剖析了我们犯错误的原因及错误本质,即“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提出中国的经验不能照搬,这不仅是对客人善意的忠告,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清醒。

(二)中国的经验合乎中国的实际,不一定合乎别国的实际

关于中国经验的运用问题,主要有两类国家比较关注。一类是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他们主张学习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一类是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表示愿意学习中国的改革经验。邓小平1986年6月14日会见秘鲁领导人,提出我们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经验两方面后说:“中国的经验合乎中国的实际,不一定合乎别国的实际。”[108]告诫外国朋友,中国在自己的发展中是积累的一些经验,但那是在中国的条件下形成的,合乎中国实际,但不一定合乎别国的实际。基本前提是,一切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制定自己的政策,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在谈到如何对待中国经验问题时,邓小平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道路不能照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个国家可以向别人学习,但那只能做参考,决不能模仿,必须通过自己的探索,走出自己的路。1986年6月14日会见秘鲁部长会议主席路易斯·阿尔瓦·卡斯特罗时指出:“中国的经验可以研究,但不能照搬。”他分析说,我们革命的道路,就是按照中国自己的特点,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经过二十二年的革命战争,才取得胜利的。他说:“一条最根本的经验就是,当我们完全根据自己的实际,遵照毛泽东主席实事求是的精神制定政策时,我们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受到挫折。”[109]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是邓小平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最好概括。

不仅中国革命的经验不能照搬,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也不能照搬。1985年9月18日会见加纳国家元首杰里·约翰·罗林斯,在谈到中国改革的经验时指出:“中国的经验不能照搬。我们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的方针政策是根据中国的特点和实际制定的。过去我们照搬苏联模式,也有发展,但不顺当。我们正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看来,我们的路子走对了。”[110]“照搬”是从来不能成功的,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探索出来的路子才是最可靠的。中国的建设经验不能照搬,是因为它只是中国的经验,而且我们的经验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1989年10月7日会见老挝部长会议主席凯山·丰威汉,在谈到老挝正在进行的改革时说:“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中国的经验不能照搬。有的做法在中国行得通,在你们那里不一定行得通;有些做法在你们那里行得通,在中国则行不通。我们主要的经验是要把马列主义原则同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111]中国经验是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当然是合乎中国实际的,但它不是从其他国家的实际中来的,也就不一定合乎别国的实际了。要做到符合自己国家实际,必须“尊重历史,尊重自己的现状”。抛开自己的历史,割断传统,就找不到自己的来源;看不到自己的现状,底数不清,就不知道向何处发展。有的做法行得通,有的做法行不通,关键就看是否符合自己国家的实际。

中国的经验,第三世界国家不能照搬,正在进行改革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不能照搬。上世纪中叶开始,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力图探索出一条更好更快的发展之路,也都取得了许多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同时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经验和教训可以相互参考、借鉴,但绝不能照搬,这是邓小平同东欧国家领导人讨论改革发展问题时,反复讲述的一个道理。1987年6月12日会见南斯拉夫领导人时指出:“我们要根据社会主义国家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改革的内容和步骤。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又都是不同的,历史不同,经验不同,现在所处的情况不同,各国的改革不可能一样。”[112]提出改革的多样性、经验的多样性问题,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道路不可能都是一样的。1987年5月30日为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周刊题词:“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本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113]这一题词,反映了邓小平思想的精髓。1988年6月7日会见波兰部长会议主席兹比格涅夫·梅斯内尔时说:“目前,中国在改革,波兰也在改革,两国都在改革中遇到一些问题,因此彼此可以交流经验。但解决问题必须根据本国国情,独立思考。国情不一,问题也不尽相同,解决的方法也不能照搬。”[114]1988年11月15日邓小平在其波兰文版著作集《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致波兰读者》中指出:“几十年的实践和探索使我们获得了有益的经验,深刻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定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际相结合。”[115]这是邓小平用其特有的方式,提醒和重申,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1988年10月17日会见罗马尼亚领导人尼古拉·齐奥塞斯库时说:“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要多种形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各国只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和与之相适应的方法、方式,制定适合自己具体实际的政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验相互可以参考、借鉴,但绝不能照搬。自己认为成功的东西,就应该继续坚持,不要因为别人改变了,自己也跟着改变,用不着这样。经验教训,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要自己去总结,都是一个模式不行。我们都吃了这个亏。”[116]我们没有照搬过他们的经验,也不要求他们照搬我们的经验。在这短短200多字的谈话中,邓小平足足讲了7个“自己”。包括“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的特点”、“自己的发展战略”、“自己的政策”、和“自己总结”等等,可见,在学习借鉴他人经验中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与独立精神有多么重要!

上一页 1... 5678910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