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炼根本经验:“中国经验”的精髓要义
从自己的失误中总结教训,和从自己的实践总结经验同样重要。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一场“政治风波”,给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带来了强烈震撼,对中国的改革发展进程也带来了深刻影响。邓小平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复进行思考、反复总结。1989年11月23日在会见坦桑尼亚革命党主席朱利叶斯·克·尼雷尔时强调:“中国坚持社会主义,不会改变。十三大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布局。我们十年前就是这样提出的,十三大用这个语言把它概括起来。这个战略布局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永远不改变。”[54]提炼我们的根本经验,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重要内容的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动荡,改革开放中遇到挫折,甚至有人否定党的基本路线的关键时刻发出的声音,犹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这是在国际国内普遍对中国发展前途表示迷茫,甚至有人断言社会主义已经遭到彻底失败时刻从心底发出的真经,有如醍醐灌顶,令人清醒。
(一)总结经济工作的经验,重点还是放在坚持改革开放上
坚持改革开放,这是从几十年正反两个方面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也是中国继续发展下去的一大法宝。1991年8月20日在同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说:“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这方面道理也要讲够。这一段总结经济工作的经验,重点放在哪里?我看还是放在坚持改革开放上。”[55]这无疑是一个战略要求。没有改革开放,生产力就不会得到发展;没有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就不能得到改善;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邓小平说过,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而改革就是要“选择好的政策。”[56]1985年10月23日会见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说:“多年的经验表明,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吸收资本主义中一些有用的方法来发展生产力。现在看得很清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搞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这个路子是对的。”[57]我们的经验是,要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必须改革,这是唯一的道路,是生死抉择,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1988年6月3日会见“九十年代的中国与世界”国际会议代表时说:“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不行。”[58]“现在我们正在做的改革这件事是够大胆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前进就困难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 “重要的是走一段就要总结经验。因为改革涉及人民的切身利害问题,每一步都会影响成亿的人。”[59]他说,我们在确定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意识到会有这样的风险。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我们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不会动摇的,一直要干下去。
如果说,改革是要打破旧的体制束缚和旧的思维方式的禁锢,那么开放就是打开国门引进新鲜经验,它的革命性意义不亚于改革。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阻力和挫折,发生一些错误和失误,关键是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中国曾经为人类文明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为什么后来落后了?1984年5月20日会见南斯拉夫领导人总结历史经验时说:“建国以后,虽然也有一段时期发展是好的,但是,使我们发展缓慢的一个原因也正是闭关自守。要总结这个经验教训。”[60]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封闭的环境中发展起来,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脱离人类文明大道而开化进步。邓小平深刻阐述了世界发展出现的新特征、中国的发展环境及其二者的关系,强调了中国与世界的紧密联系。1984年6月30日会见日本客人时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61]1984年10月6日指出:“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62]1987年1月20日会见津巴布韦总理罗伯特·穆加贝时说:“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是中国人民用血和泪的长期浸泡得出来的教训,也是总结世界各国发展进步的成功所得出的基本经验。在这个开放的世界,任何人都不能自我孤立,孤芳自赏,任何人都不能故步自封,唯我独尊。
开放是需要的,但只开放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自己的力量。1982年5月6日会见利比里亚国家元首塞缪尔·卡尼翁·多伊时指出:“你们想了解中国的经验,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63]邓小平还分析中国历史说,从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的二十几年里,我们完全或基本上处于没有外援的状况。没有外援也有好处,迫使我们奋发努力,主要靠自力更生。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我们在这个期间搞出了原子弹、氢弹、导弹,发射了人造卫星等等。“所以,我们向第三世界朋友介绍的首要经验就是自力更生。” [64]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把人民团结起来,就比较容易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邓小平把自力更生作为“中国的经验的第一条”和“首要经验”,是发人深省的,它告诫我们,在开放的条件下搞现代化建设,决不能丢掉自力更生这个传统;在渴望从外国学到先进经验的同时,决不能没有自己的立场和主张。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总结长期历史经验时提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的重要论断。[65]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永远不能丢掉,它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立足点,是我们鼓舞人民奋勇前进的一面精神旗帜。
(二)总结历史经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十分重要
邓小平认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自从1979年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后,面对来自西方敌对势力的攻击,他从来没有放弃和低头;面对来自党内同志和外国朋友的不解,他也从来没有动摇和松懈。1989年11月6日同金日成会谈时说:“总结历史经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十分重要,特别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决不能放松,否则我们非垮台不可。”[66]邓小平把能否做到四个坚持提到关系党是否“垮台”的高度,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的邻居苏联就是在这个问题上铸成了大错,致使无产阶级政党解散、社会主义旗帜不再。历史的教训十分深刻,必须牢牢记取。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不久,在解放思想的幌子下,一股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兴起,严重干扰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对此,邓小平适时予以反击,申明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27日邓小平同胡耀邦、胡乔木等谈话时指出:“四个坚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现在该讲了。”[67]在3月30日召开的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不仅“讲了”,而且大讲特讲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历史渊源和基本内容,大讲特讲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要求和地位作用等。他指出:“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并指出:“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粉碎‘四人帮’以至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实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一直是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的。”[68]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成为整个改革开放中的一个基本要求,成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统一全党思想,中央决定在建国三十周年之际,由叶剑英发表一个讲话,对三十年的历史经验进行一个总结。1979年9月4日邓小平对起草讲话稿作出指示:“要讲我们有了正面经验,也有了反面经验,两方面的经验经过总结,教育了我们人民,教育了我们党。”他总结说,“过去的三十年,是坚持、发扬四项基本原则同背离、破坏四项基本原则的斗争。”[69]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三十年历史衔接起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前提下总结我们的历史,才有利于科学提炼历史经验,有利于团结广大人民共同奋斗。
1986年12月30日,在学潮闹得最厉害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胡耀邦、赵紫阳等谈话时指出:“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否则就是放任了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就出在这里。这件事发生了,也是好事,提醒了我们。”[70]但以后的事实证明,对这个“提醒”,还是有人没有完全当回事。到1989年春天,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比较复杂的变化,社会上一些人准备酝酿大的动乱,对此,邓小平又提出及早“放出信号”的要求。3月4日在同赵紫阳谈话时指出:“中国不能乱,这个道理要反复讲,放开讲。不讲,反而好像输了理。要放出一个信号:中国不允许乱。在谈到如何估计形势时指出:要看到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大多数学生是拥护改革的。告诉同志们,遇事要沉着。台湾集中攻击我们四个坚持,恰恰证明四个坚持不能丢。没有四个坚持,中国就乱了。”[71]要让国内外明白,加强控制是为了稳定,是为了更好地坚持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邓小平的一席忠告,在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那里,难以发生应有的作用。6月9日平息动乱之后,邓小平总结经验教训时讲到:四项基本原则这个基本点错了没有?没有。“四个坚持本身没有错,如果说有错误的话,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不够一贯,没有把它作为基本思想来教育人民,教育学生,教育全体干部和共产党员。”[72]发生在1989年的这场事件波及全国,不仅影响了经济发展,而且还在较长时间内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代价极大,教训惨痛。全面总结这段历史,认真吸取教训,恐怕是一个长时期的历史任务。
令人值得欣慰的是,在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党迅速平息了那样一场全局性的动荡,稳住了我们的江山,教育了我们的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挫折中勇敢前行。1993年9月16日邓小平同弟弟邓垦的一席谈话[73],中心思想是讲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他说:“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四个坚持’。没有这‘四个坚持’,特别是党的领导,什么事情也搞不好,会出问题。出问题就不是小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四个坚持集中表现在党的领导。”他回顾了14年前首提四项基本原则的那个理论务虚会上的讲话,仍然给予坚持和肯定。他说:“这个问题可以敞开来说,我那个讲话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因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符合中国几十年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之“理”,反映了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客观规律,因此“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因为是在党的会议上的公开讲话,也是代表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讲的话,因此“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他还说:“现在经济发展这么快,没有四个坚持,究竟会是个什么局面?”指出:“提出四个坚持,以后怎么做,还有文章,还有一大堆的事情,还有没有理清楚的东西。党的领导是个优越性。没有人民民主专政,党的领导怎么实现啊?四个坚持是‘成套设备’。在改革开放的同时,搞好四个坚持,我是打下个基础,这个话不是空的。”
邓小平这一问,是世纪之问!值得我们所有人认真思考,认真总结,作出回答;要把“没有理清的东西”弄懂,把后续的“文章”写好;要把“一大堆的事情”完成,把这个“基础”砸实;要对“成套设备”的构成和机理,给予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它的科学内涵,把握它的特点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始我们新的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