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邓小平对中国发展问题的系列回顾(六):中国经验(2)

(三)外国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绝对不能照搬

邓小平认为,搞现代化建设向外国学习是必要的,但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搬。1977年10月23日会见美国客人时指出“建国初期接受了苏联的经验,苏联的经验也有好的,很多并不好,批判是对的。”[15]后来他还多次总结建国初期照搬苏联经验带来弊端的教训,“我们过去有些东西是学苏联的,那些东西看来是落后了”,[16]指出,“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17]强调只有走自己的道路,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但不能简单地吸收和照搬,这是早在开放之初邓小平就给予明确的。1978年11月27日会见美国专栏作家罗伯特·诺瓦克,在回答中国现在是否正在考虑对政治制度进行某些改革,比如采用西方竞选制度、干部通过选举产生等问题时,斩钉截铁地指出:“整个制度我们同西方不一样,你们叫议会制,我们是人民代表大会制,这个制度不会改变。”“在回答中国是否采用南斯拉夫工人自治的形式时指出:“国与国的情况有很多不一样,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体制。当然,我们要研究他们的经验,但是不能简单地吸收别人的经验,要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决定。”[18]既要学习研究外国的经验,又不能改变中国自己的根本制度,还要发扬自己制度的优势。1987年4月30日在会见西班牙领导人阿方索·格拉时说:“中国是这么大的国家,我们做的事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中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只能按中国的实际办事,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19]搞改革完全是一件新的事情,难免会犯错误,但我们不能怕,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停步不前。胆子还是要大,没有胆量搞不成四个现代化。但处理具体事情要谨慎小心,及时总结经验,避免犯大的错误。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外债问题。在如何对待外债这个问题上,邓小平表现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早在1979年他就指出:现在国内外都担心我们借外债的偿还能力问题,这个问题不能不考虑。1983年年初又提出宁肯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欠太多的债,借债必须放在有能力偿还的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初,拉美国家发生债务危机,邓小平对此非常关注,多次谈起这个问题。1984年5月29日会见巴西总统若昂·菲格雷多时指出:“我们很注意学习你们的经验,也注意你们的教训。你们的经验就是我们所说的开放政策,发展速度快。不到十年时间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不容易。你们的教训是债务太多。据说你们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有能力,我们很高兴。我们接受你们发展快的经验,但也避免债务过多的教训。”[20]1986年12月6日会见墨西哥总统米格尔·德拉马德里谈到外债问题时又说:“墨西哥现在是债务太多,而我们是债务太少。债务太少也是个缺点,但我们要避免你们债务太多的问题。”他指出:“可以借债,但要适度。我们要重视你们的经验。”[21]1988年5月15日会见阿根廷总统劳尔·阿方辛谈到第三世界国家的债务问题时说:“我们也借了外债,我们会注意你们的经验教训,就是借债要适度。”[22]对外债的态度是,既要借,大胆使用,为国家现代化提供资金帮助,但又要注意防止外债过多,避免还债风险。

向西方学习,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目的是为了发展自己。1977年9月29日邓小平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末,我们就是有希望的。”[23]1980年4月29日在接受卢森堡电视台电视采访时说:“中国自己关起门来建设也不行,必须充分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外国的资金、外国的技术,来加速我们的发展。”[24]1980年7月16日视察武汉钢铁公司时指出:“我们要学习国际上先进经验,但光跟在别人后边不行,要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志气。”[25]向他人学习不是跟在别人后边,而是要在“学会”的基础上“创新”,最终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26]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吸收借鉴”和“两个一切”,充分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人民的虚心学习精神,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世界大势的博大胸怀。他提出的“一个要”,则充分阐释了我们总结借鉴外国经验、向发达国家学习的目的,是最终“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只有将这个目标树立起来,并且牢牢地树立起来,我们的开放才有真正的意义。

邓小平把学习他人经验、汲取国际经验,作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前提。总结“中国经验”的着眼点,就是为了瞄准先进、赶超先进,实现我们自己的加速发展。 

上一页 1 23456...10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