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名家观点 > 正文

中国社会政策要处于主导地位任重且道远(5)

注释:

(1)景天魁.引致和谐的社会政策———中国社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J].探索与争鸣.2008

(2)这一条(第九条)为“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妥善安排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在生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使城乡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继续得到改善。”

(3)夏波光.从配套到支柱(1986~1997)[J].中国社会保障.2009,(32)。

(4)郑功成.从国家-单位保障制走向国家-社会保障制———3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变迁

[J].社会保障制度.2009,(8):3-4。

(5)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2003年10月14日)[M]//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6)景天魁.引致和谐的社会政策———中国社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J].探索与争鸣.2008,(10).以下不再一一注明。

(7)王思斌:“社会政策时代与政府社会政策能力建设”,《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王绍光:“从经济政策到社会政策:中国公共政策格局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景天魁:《底线公平———和谐社会的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引致和谐的社会政策———中国社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载《探索与争鸣》2008,(10).

[4]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冯钢,刘阳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王思斌:“社会政策时代与政府社会政策能力建设”,《中国社会科学》2004,(6).

[6]王绍光:“大转型: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动”,《中国社会科学》2008,(1).

[7]王绍光,胡鞍钢,丁元竹.“经济繁荣背后的社会不稳定”,《战略与管理》2002,(3).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社会政策   景天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