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创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与学术传统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少华
直到目前,文献整理与哲学思想研究,一直是研究诸子的两大工具。对诸子较为深入综合的文史研究,尤其是能将诸子研究转换为现代成果、服务于现实社会的成果,还较为缺乏。
根据新世纪学术发展的形势与要求,我们有必要创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与学术传统。就子学的思想渊源与发展流变来说,“新传统”的建立可能相对容易开展。结合西方最新研究成果与海外汉学的成就,我们完全有可能创建一种既能体现子学研究的固有传统,又能有所创新,既能融贯中西,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现代社会要求与思想实际的“新传统”。
古、今学术之辩证关系与平衡,是一个直至今天仍然争论不休的话题。在“新”与“旧”关系的处理上,汉代学者如陆贾之流,思考较为清醒。他们认为,正确处理“旧”与“新”的关系,尽量保持“旧学”与“新知”的平衡,对社会政治至关重要。陆贾《新语》说:“善言古者合之于今,能述远者考之于近。”单纯地强调厚今薄古,是片面的;但“道近不必出于久远,取其致要而有成”,盲目的厚古薄今也是不正确的。古与今,远与近,永远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也就是说,一种新体系的建立与研究,需要认真对待旧与新、古与今、远与近的关系。这是历代学者都会遇到的问题。子学研究提出“新子学”概念,符合中国的历史传统,符合古代诸子思想的文化传统。从思想渊源上说,“新子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诸子学的创新研究,不可能完全抛弃“旧传统”的一切研究体系自立门户或重起炉灶,而应在继承“旧传统”优秀成果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
子学研究的“创新”,是“继承”基础上的超越,也就是要在“旧传统”基础上,建立一个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传统”。这就需要破除诸子思想中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消极成分,找到诸子思想与现代学术的结合点。也就是说,我们承认,传统的诸子学是进一步开展“新子学”研究的宝贵遗产,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能固守前贤遗留下来的研究思想与方法。子学要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命,必须要有新突破。传统选题的深化与突破,传统方法的改善与突破,传统观念的更新与突破。如何将子书中具有普遍性价值的思想挖掘出来,成为指导人们建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有益工具,是我们思考与研究的方向。
从当下思想实际看,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不能忽视,古代学者包括诸子百家的精神遗产不能抛弃。“新子学”的提出,是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命题。“新传统”的建立,任重道远,意味着更多的挑战和责任。在这个方面,我们需要加强与海外汉学的沟通、交流与学习,需要积极输送外语好的青年学者外出短期学习与工作,考察国外子学研究的现状、成绩与经验,以保障“新子学”研究长期、稳定的发展,为“新子学”研究更上一层楼奠定基础。
总之,“新子学”顺应时代要求,提出了新的子学研究理念与方法,为开拓子学研究新局面提供了新思路。在未来的子学研究中,“新子学”完全可以承担更多责任,为创造新世纪中国“新子学”研究的“新传统”,甚至创造中国古代学术研究的“新传统”,树立一个新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