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非农使用的难题
记者:土地财政是受到诟病最多的话题,这条路走到今天正面临非常大的问题,仅就经济上也存在着一个持续性的问题。您是如何评价这一问题的?
华生:农民进城,没地方住是因为他没地,这涉及到我们土地的分配制度。现行土地分配制度的主要模式,就是政府征地,征地以后政府卖地,形成土地收入,政府用这个收入来建设城市,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我们的土地财政这一块。十八届三中全会做了一些改变,一面缩小了征地范围,一面增加了农民补偿。这两个措施一个是减少了地方征地卖地的范围,收入会减少;一个是提高地方政府补偿的成本,成本要增加。因此,三中全会这两个决定,如果得到贯彻,地方政府的日子会更不好过。
这是我们现在土地财政制度的问题,一方面自己难以为继,另外一方面吃力不讨好,受到大家的批评。翻开报纸、媒体,上面基本上都是骂我们自己的政策的,说这个多不像话,政府都把好处拿走了。所谓“牵走一头牛,补偿一只鸡”,尽管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政府债务累累。但是大家都这么说,那也没有办法。因为钱确实首先是进了政府的腰包,而政府确实也做了一些不是老百姓真正需要的东西。搞了一些形象工程,搞了自己的大楼,那确实是。但是大部分应当说还是用在基建上,但大家不领情。而且补偿费用越来越高,在我们的沿海地方、重点城市,那补偿已经成天价了。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这个问题是没有回答,绕着走的。文件里既没有说土地财政政策很好我们要坚持,也没有说土地财政大家批评都有道理,我们要改掉。这其中至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的经济增长整个这阶段的模式是不是跟这种特殊的土地财政有关系,是不是靠其实现的?这是第一点。第二是说,你说这个土地财政不行,大家都说不行,怎么办?你们谁能说出个行的办法来,我想这第二条更重要。因为你不说行的办法来,那这个事情没法听你的,你再有多少意见,我们只能糊涂往前走。
所以,用什么来替代我们现在的土地财政,这个问题不回答,我们确实没办法往下走。我理解,这个恐怕是一个主要的困难。这个问题太敏感,涉及到我们整个的制度,现行的整个中央地方的财政制度。所以,这个问题到现在为止,应该说,还没有非常认真的研究,包括在内部公开来讨论这个问题,说土地财政不行用什么来替代,这个基本上还没有。这是我们土地问题的难点,这难点是涉及到我们自己的。凡是涉及到自己的事情都是最难的。
记者:我们都知道,宅基地是土地问题中的又一个难点,宅基地被叫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华生:土地问题的难点,也是最复杂扰人的地方,就是这个宅基地。三中全会专门有一段话讲宅基地的问题。仔细再看,这段话是从宅基地的改革谈起,结尾说的却是,要进行试点推动农民住房的抵押、转让。从地开始,讲到后面地没了,就剩地上的房子了。如果这个地不考虑的话,房子抵押了地没变,或者地怎么办,没回答,这个体现了问题的敏感性。
宅基地上面盖的是农民住房,我们规定的是一户一宅,从农地上划出来免费取得。现在压倒性的观点,主张宅基地跟城市的商业用地应该是同地、同权、同价。那么究竟能不能同呢,恐怕还不那么简单。最初三中全会有很多人要把这个写进去,我们看到最后还是没写,最后是从地开始讲到房子的。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什么地方,我理解宅基地问题最大的难点,就是我们在农村的规划治理的能力是非常差的。我们连城市的违建还没管好呢,如果宅基地放开的话,城里富人都下乡圈地搞庄园,这个建筑的混乱局面恐怕难以遏制,这是最后宅基地被叫停的一个重要原因。
记者:小产权房子问题很严重,在全国的数量非常大,小产权房能不能合法化,其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
华生:小产权房合法化,一种意见是说,让以前盖的合法化,今后再也不准搞了。但既然过去说了这么多年都是非法的,突然有一天宣布能够合法,那说明现在说的话你千万别信,你赶紧多建,将来肯定还有一天还有说法,说到那时为止还是合法。因为我们下了那么多文件都是不合法的,现在说以前合法、以后不合法是没有任何公信力的。
返回来说,小产权房能不能合法化,变成一个违反规划建筑可不可以合法化的问题。这个我讲过,违建中国不能合法、西方不能合法,永远都不能合法。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最大利益去建,最后这个地方不适合人居住了。
小产权房问题涉及到违建是不能合法化的。我的观点是,处理小产权房的问题,原则应该是很清楚的。让建设小产权房的人跟居住小产权房的人不能够得利。不能让违法的人得利,让合法的人吃亏。真正使今后违建不出现最主要的办法,就是你要让所有以前做的人没赚到什么便宜,后面的人自然就不干了。人家没房子买一个小产权房,最后肯定是要把这个房子给他的。但是不能够让他相对比同期买大产权房的人捞一个很大的便宜,那实际上是鼓励违建。
记者:您认为,小产权房合法化这个问题在中国搞成这个样子,实际上是我们国内缺乏法治观念的一个最典型的表现。如何理解?
华生:实际上就是一个事儿,如果你有土地,而且这个土地是你合法拥有的,不管是所有还是占用还是使用,你有没有权利在上面搞建筑。实际上,你就要回答这么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回答了,下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现代所有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基本法律,就是“建筑不自由”。这块地是你的,也是住宅用地,但是你不能随便建房子。我花两年时间写了一本书,其中有两章专门是讲,西方土地的建筑权和土地的所有权如何相分离的历史过程。其他所有的东西,如果你有所有权你就有使用权。我买了这个杯子,这个杯子就是我的,然后我就有使用权了。我怎么用它,我拿它喝茶可以,我用它装饭也行,我不高兴把它摔了也可以。但是唯有土地,你拥有土地你有所有权利,你什么权利都有,你就是没有建筑权,不能随便盖房子,这个是国内现在最缺乏的法治观念。西方的土地都是私有制,私有制也没有这个权利。
西方整个这套规定,跟我们现在对市场经济的理解相差十万八千里。我们去德国,德国是在这方面要求最严的。德国从18世纪、19世纪开始就是建筑不自由。现在到德国看,从城市到乡村,都特别漂亮;实际上,人家的那个漂亮的后面,不是靠每个人的自觉,是靠法治。
所以,在土地问题上,土地的非农使用的法治方向是什么,就是所有权和开发权相分离的这个现代的土地制度,我们国内包括我们领导都要补课,因为这些基本的道理都还不知道。从国外回来的很多人,他不讲这个,他主要跟我们宣传的是私有产权的至上;他不去讲现代西方的土地制度发展到今天,他的土地利用是高度规划的、高度计划的,比我们的计划经济还厉害。
记者:宅基地的改革大势所趋,其未来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华生:从方向上来说,宅基地将来是一定会自由买卖的,这是市场经济和改革的方向。违建不能合法化,这也是法治社会的底线,它永远合法化不了。什么是我们改革的方向,什么是这里面的误区,我们在分析土地制度难点的时候一定要非常清楚。
宅基地将来从方向上来看,就是要逐步改的,就是城里人也是可以下乡,去买地去置业,但是这需要条件。三中全会的决定最后把这一块给卡住了,我认为非常正确,要不然不说天下大乱,至少天下中乱。为什么呢?在今天这个情况下,如果允许城里人下乡买地,那我们有太多的富人,想到农村去圈一大块土地,去搞个庄园,周末去度个假。他能遵守规划吗?我们城里面还在楼上面盖房子呢,农村里严格实施规划管治,我们现在还没有这个能力。将来从方向上讲,是应该允许居民下乡购买土地,不过要有税收调节,有土地用途和规划管治。这一点看看发达国家就知道了,我们沿着市场经济方向走,将来会是什么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