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篇——理解“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何增科:三维定位中的国家治理——从三组概念所构成的意义之网中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
要完整地理解国家治理这个概念,我认为应当从三组概念所构成的意义之网中加以界定。第一组是一般意义上的治理、公共治理和国家治理;第二组概念包括国家统治、国家管理与国家治理;第三组概念涉及国家政体与国家治理。
治理概念的提出,所面对的是福利多元主义和福利自由主义。在福利国家的时代,国家全面负担了社会福利,但又出现了供给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福利多元主义提出,要多元主体提供福利,这也就是福利自由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又开始强调,在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中,除了政府以外,多元行动者要进行合作管理,也就是说要由多元主体与政府共担责任。为了概括这种情形,于是出现了治理的概念。这里的治理概念强调多中心,强调网络化,强调合作管理。这是治理概念的核心。
相对而言,中国学者自1990年代所开始讨论的国家治理概念,包括中国学者所提出的政府治理概念,则是中国化的概念,或者说,是经过中国化改造的概念,融入了中国的元素。国家与治理放在一起,尤其是把政府与治理放在一起,是中国的一种创造。在这种中国式的创造中,既吸收了一般治理概念的内核,同时也吸收了公司治理的关切。
就此而论,我给国家治理所下的定义就是,国家治理是国家政权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等多元行动者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增进公共利益。
张小劲:“三江汇流”中的国家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执政党成功经验、中国传统智慧和国际先进思想的汇合
中国政治文件中创新的提法和概念,往往是那些凝聚着执政党的集体共识、体现着社会公众的共同期待、根植于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呼应着国际先进经验的关键术语或重要概念。
《决定》关于治理问题的论述典型地体现着“三江汇流”的现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论说,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掌国家政权以来治国理政经验的一次全面总结和升华,也是对中国延续数千年的传统当中所包含的优秀治国理政思想和实践精髓的一次提炼和发展,同时还呼应了当今世界上全球化时代各国治理的先进经验。这也是中共历届领导人一直以来强调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本含义和归宿所在。
肖滨:三重图景中的国家治理——对于国家治理问题,应当置于历史、现实、地方创新三重图景中加以理解和解读
一是中国国家治理的历史图景。在这一图景中,我们不妨首先把1949年到1978年的国家权力运行格局称之为国家专政。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家的战略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全能主义开始受到解构,面对逐渐从国家中分离出来的市场和社会,国家统治开始从专政走向管理,即转向对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维护、管控以及对公共事务的应对处理,这就进入了国家管理阶段。国家治理其实是继国家专政、国家管理之后国家权力运行所选择的一种新形态,也是60多年来在现代国家成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走出阶级国家、迈入管理国家之后可能迈上的一个新台阶。这将给中国的国家发展带来全新的要素。
二是中国国家治理的现实图景。如果以国家为观察点,中国国家治理的现实图景包括内外两大维度:外部问题是如何实现多元主体有序的协同治理;内部难题则是如何构建一个统一的既分权分利又分工负责的多级治理结构。
三是中国国家治理的地方创新图景。中国的国家治理走向良治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顶层设计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情节,其关键性的作用将不容忽视。不过,在中国这样一个超大型国家,国家治理中的地方创新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地方治理创新不仅可以为中国国家治理走向良治探路,而且可以为中国国家治理的顶层设计提供某种启迪和思路。因此,赋予地方更多的自主权,激励地方更多地进行地方治理创新的探索,可能是中国国家治理走向良治这个故事中不可缺少的前奏曲。
三重图景分别突显了中国国家治理的某一侧面,而三重图景的重叠则立体式地体量了国家治理的丰富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