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怎样看待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主要范畴(2)

核心提示: 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等同于法治建设的全部内容。这些年来,我们强调法治国家较多,而对法治社会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不够

社会主义平等:事实上的平等、结果的平等

社会主义自由又与平等紧密相连。西方的新自由主义者片面强调自由而忽略平等,即使是不得不承认平等的概念,他们也只是承认机会平等而否认结果平等。在西方新自由主义者看来,强调结果平等就会损害自由。然而,长期的事实上不平等必然造成社会对抗和阶级冲突。这一点,就连西方自由主义阵营内部主张“积极自由”的有识之士也看到,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平等问题,资本主义就难以为继。也正因为此,20世纪以来主张“积极自由”的自由主义者一直批评那种鼓吹“绝对个人主义”、“个人至上”的“消极自由”倾向。他们认为,个人的自由只有在对社会有益,符合于己于他都有益的道德准则下才是一种权利。同时,自由应当为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地分享。他们认为,自由既包括经济自由,又包括政治自由,政治自由必须建立在经济自由的基础上。主张“积极自由”思想的代表约翰·罗尔斯在他的代表作《正义论》中,尤其强调平等的自由。他强调的平等,实际上不仅指法律的平等和机会的平等,而且指的是事实上的平等、结果的平等,为此就需要对最少受惠者(弱势群体)以必要的补偿,以减少社会的不平等。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经说过,平等作为一种美好的理想,不仅对于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革命起到了巨大的鼓动作用,而且也对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产生了重要的鼓动价值。邓小平始终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平等的原则,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只有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才能实现社会平等。所以共同富裕是社会平等的一个重要的物质内容。没有共同富裕,就谈不上社会平等。坚持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价值目标,就必须坚持整个社会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原则。当然,平等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同步富裕,需要通过提高效率来为实现平等创造物质基础,但是效率提高以后却绝不能忽略平等问题。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硕]
标签: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范畴   自由   平等   民主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