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怎样看待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主要范畴

核心提示: 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等同于法治建设的全部内容。这些年来,我们强调法治国家较多,而对法治社会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不够

任何社会的政治文化都需要一定的核心理念作为指导,任何政治文化的核心理念也都需要一系列思想范畴来支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提出,通过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其中,自由、平等、民主、法治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主要范畴。但是不能不看到,如何客观理性地理解这些范畴仍然是人们在思想理论上需要弄清的问题。

社会主义自由:个性自由与公共自由的统一

自由和平等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普遍追求,更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主要范畴。一般地说,自由通常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摆脱控制和实现自主的发展状态;而平等则是人们在获得各种资源的过程中尽可能地相对均衡的实现程度。在政治社会中,自由是专制的对立物,而平等则是特权的对立物。

有人说社会主义不讲自由,这至少是对社会主义缺乏理解。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不仅追求自由并且将其看成是实现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最终目标。资本主义把自我活动、自由活动异化贬低为手段,把人类的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这种异化劳动的基础上,认为社会主义最终会使所有人获得真正的自由。他认为未来的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为劳动人民实现真正的自由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当然,从可能到现实是需要一个艰难困苦的转化过程的。毋庸讳言,由于社会主义都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度里建成,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文明程度和文化发展状况的制约,社会主义自由在发展的进程中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都有待于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推进社会主义法治逐渐地解决。但是,社会主义应当高扬起自由的思想旗帜,而且要逐渐比资本主义做得更好。正因为此,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我们已经和正在不断扩大公民的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

但是必须看到,社会主义自由强调的是个性自由与公共自由(即公共利益)的统一而不是分离,这是社会主义自由理念与西方自由主义的根本区别。以“社会”为“主义”的社会,追求的是整个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和真正平等,而不是放任个性自由极端化造成的两极分化和身份差异。因此,社会主义社会既应当维护和保障公民的个性自由,又应当倡导个性自由与公共自由的统一。这是社会主义自由的核心所在。在西方,新自由主义是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价值理念。在大多数新自由主义者看来,个性自由和个人权利是高于一切的,他们不接受并且认为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公共自由”,即使有也不能以损害个人利益为前提;在政治上推崇自由主义民主,把维护个性自由和个人权利当成民主。其实,新自由主义的理论主张在西方自由主义内部也不是被普遍认同的。20世纪末期“第三条道路”理论的出现,就是试图在市场自由和政府合理调控、个性自由与公众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兼收并蓄的结合点。

配图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硕]
标签: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范畴   自由   平等   民主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