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构建传统行政审批为“零”的服务型政府(4)

行政审批制度建设的障碍、趋势与改革重点

进一步大幅度精简,在审批事项的数量上“探底”。自200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成立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国办发〔2001〕71号)开始,截至2013年2月底,国务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分六批,共取消和调整了2497项行政审批项目,占原有总数的69.3%。2013年新一届国务院组建后,改革力度加大,七个月来已取消下放334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占现有总数的18%,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的成效正在显现。各地各级政府也同步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审批项目动态清理工作机制,定期取消和调整审批项目,落实了“应减必减、该放则放”的原则,做到了“四个下放”和“四个不放”,即:对公民或法人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社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基层部门能够组织实施的审批权限,政府坚决放权,回归社会;对事关党的执政地位、法律有明文规定,事关科学发展、事关民生民利的审批权限,政府予以保留。目前,地级市保留的市一级行政审批审核项目最少已减到130项左右,其中,市级审批项目90项左右,国家、省级行政审核项目40项左右,总的精简幅度达80%以上。这说明,审批事项的多还是少,并不与政府管理水平直接相关;审批事项究竟能减少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主要取决于管理和服务的体制、方式和能力。

通过“零障碍”,向审批管理方式要效率。很多地方政府在加强政府作风建设的同时,积极创新行政审批的管理机制,建立并联审批、延伸服务、项目跟踪、倒排时间、提前预约等机制,主动深入一线、靠前服务,提速提效,在行政审批的管理上提出和实践了“零障碍”。

并联审批就是改变以往行政审批单位按序逐个进行行政审批的模式,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共同审批办理的事项,实行由一个中心(部门或窗口)协调、组织各责任部门同步审批办理的行政审批模式,做到“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统一收费、限时办结”。延伸审批服务就是对需要省、市、县多级审批的重点项目,中心组织各窗口主动对接,深入项目所在地开展审批服务,变多级分别审批为同步受理、同时审批。项目跟踪,就是对进入中心审批的重点工程项目,抽调各处室、窗口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组成挂钩辅导组,靠前跟踪落实,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倒排时间就是根据业主的需求和项目开工建设的时限,由中心牵头组织各审批单位倒排时间节点,确定完成审批的最后时限,保证项目按期开工建设。提前预约就是很多行政服务机构的管理层和窗口负责人通过现代信息手段接受预约,不管节假日、还是休息日,全天候提供预约服务。有的单位为重点项目招投标提供24小时服务,为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申办人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地方政府的这些探索做法,看起来对减少行政审批数量没有直接关系,但实际上关系紧密,他们的做法已经朝着“你自己需要找我审批”向“我为你办你所需要办的审批做服务”转变,那么这个审批就与传统意义上的审批划清界限了。

通过标准化,完善审批制度。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项繁琐复杂、牵涉面广的系统工程,只有遵循科学的方法,才能取胜。在改革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引入现代服务业先进的理念、技术和运作方式,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管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如福建漳州市先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试点,从标准建设开始,采取“审批项目、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和审批服务”四个标准化,取得了成效。然后,该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的十四条意见》、《关于全市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在全市推行标准化平台、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管理、标准化运行的“四标准”体系,编制了涵盖所有窗口、所有业务、所有环节的1064条审批服务标准,绘制标准流程图864幅,全市各职能部门有多少审批服务事项、每个事项如何办理、由什么人办理、多长时限内办结,都用标准规范、依标准衡量,并向社会大众公示,让人一目了然。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帆]
标签: 行政审批   服务型   传统   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