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构建传统行政审批为“零”的服务型政府(2)

行政审批制度建设的障碍、趋势与改革重点

当前行政审批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35年间,行政审批活动在行政命令活动逐渐退缩的过程中建立并成长起来。分析发现,在这个过程中,设置、发展和改革这项制度一度存在着指导思想上的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是以政府某个阶段管理需要出发的权宜之计出现的。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这种出于经济社会管制需要的行政审批制度越来越不能够适应现实的要求,而且由于这项制度在最初的意义上是从属于政府管制的范畴,所以在一段时间中迅速膨胀到能压垮社会的规模,特别是其中包含着的管制理念,日益暴露出各种各样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行政审批事项设定的权责不清,审批范围失控。我国现行行政审批事项,除了法律法规规定的外,许多是由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规定的,规章以外规范性文件设定的审批事项也为数不少。从设定行政审批的机关看,上自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下至乡政府,甚至连乡政府派出机构行政管理区,也都在设定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审批事项设定权限不明确,导致一些行政机关随意设置审批事项,利用行政审批制度谋取利益。可以说,在前一段时间里,审批涉及到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几乎到了每办一件事都要审批的地步。种种不规范的审批,就像重重关卡,严重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审批办理机构之间协调不畅,审批关卡过多。项目审批过程中,常会遇到多部门联合审核的情况,由于审批机构之间缺乏协调,无故拖延、推诿扯皮的现象不可避免。有的则因利益冲突,相互拆台,争抢审批权力。审批权力的交叉重叠、多头管理,势必会增加申请对象的经济开支等负担。在今年广州市召开的政协各界别委员代表座谈会上,委员曹志伟就现场展示了投资项目建设的审批流程图。投资项目从立项到审批,整个流程需要经过20个部委,盖108个章,全程需要799个审批工作日;从拿地到开工,就要259个审批工作日,可谓事事需盖章、日日有审批。

行政审批程序不够完善,随意性大。许多行政审批事项没有规定申请对象应当具备的申请条件及申请办法,也没有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对申请对象进行审查与核实的方法,更缺少行政机关对申请对象提出的申请,不依法及时按期予以办理应承担的责任。正是这种审批程序的不健全,审批条件和标准的不统一,审批时限的不正确,导致了行政机关具体实施审批行为的混乱。

行政审批成本居高不下,导致社会资源浪费。行政审批的本意是防止生产经营和社会活动的盲目性,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然而,行政审批本身所花费的成本也相当可观。审批机关每设置一道审批,就必须设置相应的机构和人员。申请项目审批的速度取决于审批机关的工作效率,多一道审批,工作效率就低一些,一个项目从申请到批准,需要花费申请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奔走于各个审批机关之间,费力费时费钱。

行政审批权力膨胀,成为腐败现象的温床。审批权是行政权的一个组成部分,审批事项设置过多,就等于扩大了行政机关的权力。在当前行政权力日益膨胀,需要进一步控制行政权的情况下,审批权亦需加以控制。如不加控制和制约,多设置一道审批关卡,就可能多一道权钱交易,对于防止腐败极为不利。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帆]
标签: 行政审批   服务型   传统   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