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名家观点 > 正文

厉以宁谈“十三五”规划和中国经济的下一程

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郭小天摄

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今天举行的2015中国“互联网+”开放合作大会暨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发表题为《“十三五”规划和中国经济的下一程》的主旨报告。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要讲的题目是《“十三五”规划和中国经济的下一程》。

第一个问题是供给和需求两端乏力和结构的调整。在经济学里面,需求调节是近期行为,为什么?因为当经济中出现了失业过多,或者通货膨胀的时候,就需要调节总需求,或者是抑制总需求,或者是刺激总需求,这是近期的调控行为,一般的国家都能做到。

供给方面的调节被认为是中期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为什么是中期而不是近期呢?近期是调需求、中期是调供给,调供给主要涉及的问题就是结构调整。

这个结构调整一般从四个方面来表现:第一个调整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就必定是有一些产业已经落伍了,所以停滞了,但是它们还在消耗原材料、消耗能源,如果不进行这样的调整的话,供给方面的乏力是很难解决的。

第二个调整是区域经济的调整。因为区域经济的格局是多年以来形成的,一定是其中有些方面不利于今后经济的发展,或者贫富差距扩大影响了消费,所以区域方面的调整是中期的任务,也是供给方乏力的准备。

第三个调整是技术结构的调整。因为一个国家的技术结构是不一样的,每个国家都不同,可能适应当时的情况,比如说先进的居少数、中间状态的多,还有一些落后的,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不要让更多人失业,也就保存下来了,这种技术结构的调整是必要的。创新实际上就是突破,就是不能停止在原来的那种技术结构上面,所以这也是供给乏力的前提。

第四个调整是资本结构的调整。人类资本结构的调整,原来是没有注意到的,后来逐渐受到重视。因为每个国家劳动力的数字情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的,假如不在这方面注意到,那很可能出现过去的人类资源枯竭、用完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当时是着重在低成本的劳动力,现在不行了,现在必须有新的劳动力,所以,供给方面的调整归根到底就是结构调整,这就是我们讲的一定要加大结构调整的意义。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厉以宁   一程   中国经济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