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文化产业:如何与社会资本“共舞”(3)

3 三个创新: 为社会资本进入搭建平台

【探索】 谈到文化金融的创新问题,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金建红深有感触。她介绍,作为文化金融合作的先行先试地区,徐汇区正在进行多项探索,一是积极推动科技和金融创新,探索创投+孵化的创业新模式,二是鼓励金融机构探索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产品和业务创新,支持区域内银行设立文化金融专营机构,区政府专门拿出1000万元文化类信贷风险准备金,弥补文化企业抵质押物不足等可能存在的风险,提高文化企业担保的风险容忍度。

坚持“互联网+金融”支持“文化+科技”的创新发展思路,徐汇区通过市场运作、政府扶持,创新文化金融服务体制,打造立足上海、辐射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其中的创新精神值得借鉴。

专家指出,要实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到同期GDP总量5%以上目标,需要进一步提高文化金融合作广度和深度,有效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未来,应该着力推进三个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

“当今社会正在步入后工业时代,第三产业比重占到国民经济一半以上。而我国当前主要投资模式基本还是工业大生产时期所形成的资金融通方式,这已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现状和未来趋势。”施俊玲指出,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金融机构应在理念上要有所创新,回归金融的本质,切实起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应进一步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从小微文化企业的规模和特点出发,不断提高创新水平,使资金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投入到小微企业创新当中。

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债券市场、小贷公司、融资担保机构的发展,积极引导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大大扩宽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融资渠道,尤其是P2P的出现提供了多样融资选择。“互联网+”与金融业不断融合,必然带动投资渠道和模式的不断创新。

“因此,未来要改革融资模式及制度,完善新型融资模式管理办法,建立与当前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切实为金融持续有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的保障。”胡明华说。

“从模式创新上来看,社会资本进入一个很大的障碍是鉴定评估体系并未建立。我们做项目过程中,有一个版权交易中心给大量影视制作机构提供资金支持,银行也看到这种需求,但是不清楚文化产品的价值,由于没有评估体系,银行不敢介入。”陕西文化产业集团董事会秘书朱劲松指出,在发展中我们也做了大量艺术品质押融资,但仅靠自身的平台是不够的,应该有更大的体系来支撑,这样金融机构才能更放心地为中小微文化企业服务。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文化产业   社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