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全球合作治理:中国梦与人类梦(3)

这里说的环境要求,既然主要是指要有对我们共同事业发展有利的环境,那么,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对大小具体环境的是否有利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和决定应对之方等,实在是对有关人员智能水平的严峻考验。回忆革命初期,环境非常恶劣、艰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希望虽有,但信心未必很足,敌对势力更讥为做白日梦。其实存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即人心的向背。人心所向就大大提高了革命胜利的信念。正是有这样的前提、背景和基础,使无数人民英雄在正确领导之下大有用武之地,从而取得越来越大的胜利。否则便难以解释中国共产党如何从人数不多的小组成长为八千五百多万人的世界第一大党。新中国的变化也有目共睹,足见人心所向,力大无比,“人心齐,泰山移”的比方似乎还嫌不够。

中国梦的完全实现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让我们来考察一下现实环境。不用评功摆好,要十分留意保持可持续发展和发展得更好的事。面对已得到公认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即将来临的小康社会,是不是应该认真看看继续前进的一些必要条件?毋庸讳言,有不少情况和问题很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如小富即安、贪腐成风、干部脱离群众、收入差距拉大、经济亟待转型、公款浪费惊人……不能列举无遗。可喜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已着手整顿,令人想起作为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不是么?中国梦岂能淡忘(更不用说违背)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还必须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记取内忧常与外患相伴。

和谐相安和平共处

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环境的主要要求,经过综合考虑,可以分别集中为和谐相安与和平共处,都是“和为贵”的体现。而且和谐必可相安,和平才能共处,也是中国梦所期待的境界。再说当今全球化的趋势和局势,国内和国际的关系已很密切,即使国内能够和谐相安,若国际做不到和平共处,或者仅是闭关锁国、孤立独处,则将难以持久,更不用说什么广阔美好的前程远景了。

和谐是中国梦的要点之一。广义的和谐是在人际关系的和谐之外,还包括人与自然界间的关系和谐。例如环境污染,从总体上来说可算得是很不明智的自作自受,但身受其害的常是广大公众。空气、水、土壤等被污染后的影响,就会引起有关人群的不安。此外,和谐社会是安定的社会,必须有效维持正常良好的社会秩序。这就离不开、少不了健全的法律体制和实行公正、严格的法治。自由平等和民主权利有法律保障,大家心情舒畅,才能真正共享和谐,从而同心协力,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光辉事业更主动积极和充分发挥包括潜能在内的正能量。可见和谐与否,事关重大,不可掉以轻心。

关于和平共处,这本是在1920年苏俄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后,列宁提出的处理国家关系的思想。我国政府坚持和发展了这一思想,于1954年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已为许多国家所接受。⑥邓小平也曾在1985年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强调中国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时至今日,已30年了,历史证明他说的完全是至理名言:“中国现在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力量,不是破坏力量。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中国最希望和平。”⑦现在有那么一小撮人狂叫“中国威胁”是别有用心的,我们强军和要能打胜仗完全是为了自卫和维护世界和平。这与霸权主义者扩军备战的本质根本不同。试问:只许强盗挥刀,不让受害者有还手之力是什么逻辑?也真是岂有此理!

中国梦的发展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这可要从20世纪中国三大伟人说起。首先是孙中山。在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中,他功不可没。后来对他的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说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并正式宣布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进行了真诚的合作。他的由衷的遗言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他的中国梦的粗线条框架大致如此。后来由于继承人的背叛,共产党人接过接力棒,在不长的历史时期内取得远远超过孙中山所预期的各方面的重大成就。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翟羽佳]
标签: 全球合作治理   中国梦   人类梦   夏书章   行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