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观左察右。这也有两层意思:一是方位如左邻右舍,即别人的有关情况,可以进行对比、参照、借鉴、仿效,像国际上某些国家的维新、变法之类事件;二是发展过程急躁冒进可能谓之为“左”,而保守后退甚至有反动迹象,则常以“右”来形容。中国梦也要警惕这两种倾向,过去的经验教训都是众所周知的。
三是分清虚实。同样有主客之分,对自己应心中有数,保持清醒。既不打肿脸来充胖子搞虚张声势,也要或者说更要实事求是地提升相应的实力。对别人则须力求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在打交道中避免虚应故事,贵能落到实处。中国梦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警语是中国人民牢牢记取和借以共勉的共识。
四是辨明真伪。对人对己都要去伪存真。所谓自欺欺人,其实是只会自食其果,欺人未必得逞。有人搞两套标准,结果是“西洋镜”被彻底揭穿,使人看到自由平等也有真假之分。“国际接轨”“游戏规则”若有人操纵会变成圈套、陷阱。中国梦强调的诚信值得重视。
五是各有特色。许多事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说中国梦也是人类梦并不是说一模一样,而是实质相同、各有特色。这才符合世界多元化的本来面貌。特色是个性(国情)的反映,共性通过结合个性发展,否则不服水土。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说,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本土化的杰出结晶。
平等互利同舟共济
有一种叫“同床异梦”的说法,那是指各人都有一把小算盘只为自己的利益打算,直到各怀鬼胎进行明争暗斗,至少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志同道合则大不一样,常见现象如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心协力、殊途同归。同时会有一些不约而同、心照不宣,即共同默契了的相互关系方面应予遵守和坚持的原则或信条。以下只是作为举例,试述几个被认为属于基础性的要点。
首先是平等。这可不应仅仅是满足于口头说说、纸上写写的事,而必须使之见诸日常生活和实际行动。无论是人际关系还是国际关系,都体现平等,没有歧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当然很不容易。但若对此确有共识,作不懈的努力去争取,改变局面和风气仍大有希望。例如“公仆”一词,长期以来在较多场合总是说得好听。“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情景一定要改。“选举结束,恶政开始”的积弊又怎能容忍!这些无不饱含不平等的因素。至于大国小国、富国穷国、强国弱国之间,不平等的状况更显而易见。孙中山早就呼吁“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和“废除不平等条约”③了。
其次是互利。这是最具体和最现实不过的事。倘能做到、做好,必将广受欢迎。反之,利己主义突出,损人利己无所顾忌,有时会发展到欺人太甚,令人难以忍受和引起公愤的程度。别人避之犹恐不及,自然不可能有共同语言和行动。侵略者、殖民主义者的嘴脸久已暴露无遗,人们看重的是结果。
最后,是同舟必须共济。我们所同的“舟”有大有小,大到地球和宇宙空间。过去已演过和今后还在或还要演“同舟敌国”的悲、蠢、丑剧,表明人类在整体上尚未大彻大悟。本来,良性竞争是好事,更好和最好是能做到共襄和共享其成,真正和十足是皆大欢喜。最近西方学者理查德·哈斯在文章中提出“究竟有没有‘国际社会’?”的问题和“根本没有什么‘国际社会’”④的论断,与这里所讨论的问题有关。他认为,“一个原因是缺少让‘世界’团结起来的机制。……其结果就是,世界比原本应该的更加混乱和危险。……无法达成共识……”⑤。可见大家的关注和遗憾同时存在。
中国梦的环境要求
干什么都要从实际出发,都要面临环境问题,包括当时的环境和完成任务、达到目标需要怎样的环境。中国梦的形成、发展和实现,正是在一系列不同环境(包括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环境)中进行的,对环境的认识和态度显得非常重要,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或影响到工作顺利与否以及事业的成败。历史事实俱在,经验教训分明,对我们很有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