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发展应实行“创新双驱动”
东北要加快发展,但对“发展”的内涵要准确认识。发展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人的发展”。习近平同志在东北讲,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此,笔者在此提出“创新双驱动”战略:一则,通过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二则,通过创新,驱动人自身的发展。
未来一、二十年,中国经济的历史定位是:由工业化“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工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也要有新的产业追求。具体来说,东北要通过创新,驱动以下几大产业: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工程、新材料技术、节能环保业、新能源业和新能源汽车业等,这是东北的希望所在。二,现代服务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东北的短板是生产性服务业。一些工业企业,要由传统制造商,转变为“现代工业服务提供商”。生活性服务业方面,健康产业可成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三,海洋产业。中国过去缺乏海洋意识,黑龙江、吉林本有辽阔的海岸线,但近代以来陆续丧失了通往太平洋、日本海的海岸线和出海口。未来国际竞争的重点在海洋。辽宁海岸线比较长,发展海洋产业具有优势,应大力发展渔业、海洋资源、港口建设、临港产业、海上旅游等。海洋经济将来是辽宁的一张“新牌”。
新的科技力量正在催生一批新人,他们对人生价值的精神追求远远超出对物质本身的追求,这是值得关注的现象。今年8月份笔者在东北调研,接触到的多是本地人,极少遇到东三省之外的人才,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东北地区人才现状。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呼唤“创客”,即一代有创新精神、创新行为和创新业绩的新人。要让知识分子、技术人员的“心灵放飞”,给他们“自由生长”的空间,将“人”从旧体制无形的“笼子”里放出来。千千万万个“创客”崛起之时,就是东北活力四射之时。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导,著名经济学家)
【参考文献】
①常修泽:《包容性改革论——中国新阶段全面改革的新思维》,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10月版。
②常修泽:《人本型结构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新思维》,安徽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版。
责编/周素丽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