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中打头的一个,也是整个战略布局为之奋斗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前50年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台阶,也是把本世纪前20年与后30年连接起来的一个重要环节。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对历史、对现实、对人民、对民族、对世界作出的一个巨大承诺。如期实现这个目标,将是未来五年极为重要的任务,也是对党执政成效的一个重要检验。如果这个目标如期实现,不仅将给中国人民带来实际的利益和福祉,而且能为随后30年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打下扎实的基础。但如果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如期实现,就必然影响后面30年我们发展的目标和进程,也无法向人民交代。
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决定不可动摇,也不可大意。我们必须以非常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这个战略目标。全党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全国人民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我们老百姓也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走子行棋,首先要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掰开指头算,到2020年还有几年工夫?时间紧迫,刻不容缓。所以,未来几年,我们一定以巨大的努力,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有一整套指标体系。有关部门做过一些研究,社会各界也做过一些研究。但当时这些关于小康水平的指标体系,都是以进入小康社会为标准而设定的,实际上相当于进入小康之家的门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乃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设定的标准就应该更高、更全面。
所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迫切需要总结经验,汲取原有指标体系的成功精华,研究制定一个更加全面、更加准确、更加规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用以衡量我们小康社会建设的进展和成就。只有按这样的指标体系进行科学计算、严格审查,才能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更加扎实、更加稳健,也才能到2020年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与否做出确凿的认定。
现在,到2020年只有五年时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不能如期实现?实现的程度怎么样?不能到2020年再下结论,而应该提前进行检查评估,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如果及早发现问题和差距,随即抓紧时间,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促进,多少还有一点余地。如果现在不抓或抓得不紧,等到快到2020年时,恐怕就来不及了。
今年,国家正在制定“十三五”规划。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也是一个进行中期检查评估的大好时机。建议结合制定“十三五”规划,对照小康指标体系,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情况做一次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看看哪些指标已经实现、哪些指标过几年差不多能实现,哪些指标进展缓慢、差距较大、还有很大问题。还可以分区域进行检查,看哪些区域进展如何、哪些区域差距较大、差距又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到“十三五”规划实施期间,还可以再进行一次中期检查。比如说距离2020年还有两三年的时候,再做一次检查和评估,再找找问题,看看哪些方面能够实现、哪些指标不能实现、应该怎么办。在此基础上,进行一次最后的冲刺。
检查评估只是一种手段。关键还是要落实到工作上。指标分解了,差距找着了,就要认真落实。要把有关的要求、任务落实到“十三五”规划里面去,确保在“十三五”过程中全面实现这样一些指标。要逐条逐项逐部门逐区域地分解任务,明确要求,限期落实和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