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雷云: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5)

——简论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

其三,聚焦党的作风,把党风问题提到哲学高度来认识。习近平认为近年来盛行的“四风”问题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密切联系。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党性说到底是立场问题。作为党的干部,就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特别是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三严三实”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也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鉴于作风问题的严重性和广大人民的迫切期待,党中央以作风问题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狠刹“四风”。

其四,突出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强调对权力的严约束严监督。习近平警告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后必然会亡党亡国。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必须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用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为此必须加强使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各种制度的建设,努力建立健全立体式、全方位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罚机制,来遏制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尤其是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其五,对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明确要求,概括了对从严治党的规律性认识。在2014年10月8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系统分析了这次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存在不足,并对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强调以下八点:一是落实从严治党责任;二是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三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四是坚持从严管理干部;五是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六是严明党的纪律;七是发挥人民监督作用;八是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这八条为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确立了总思路、总要求、总方向,而前七条实际上是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一种新概括。

以上这些,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础上,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所作的新探索和新回答。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总体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就近期而言,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它们联结在一起,构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战略”一词,原指对战争全局的谋划和指导,后来引申为泛指一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统筹谋划。这是在大事情上才使用的大字眼,其特质是全局性。比如我们把从全局出发制定的目标任务叫做战略目标或战略任务,把从全局出发思考问题叫做战略思维,把从全局出发观察事物叫做战略眼光,把从全局出发安排工作叫做战略部署,把影响和决定全局的政策措施叫做战略举措,把在全局中的作用和意义叫做战略地位,等等。“四个全面”是对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总安排,是治国理政的总思路,是指导当前一切工作的总纲领,是凸现全局性特质的一种重大战略布局和顶层设计。

首先,“四个全面”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的直接体现和进一步展开。习近平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而提出和形成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显然这就是习近平所说的“全局”的含义。“四个全面”的提出和形成离不开这“三个总”,它源于这“三个总”,服从和服务于这“三个总”,并且发挥和深化了这“三个总”。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