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军国主义侵略特性评析(3)

核心提示: 日本的明治维新确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随之构筑起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建立了军国主义的警察、监狱和武装力量等国家机器,并对外实施军国主义侵略扩张政策。日本明治维新后的1894年甲午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等一系列侵略战争及事件,均是军国主义的具体实施。

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承接性

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承接性从日本政要对于日本战败投降纪念谈话可见一斑。譬如,安倍“八一四谈话”中妄言:“日俄战争鼓舞了许多处在殖民统治之下的亚洲和非洲的人们。”这样无耻言论再次唤起中华民族悲惨伤痛的历史记忆。1904年到1905年的日俄侵略者完全无视中国主权,把中国东北变成争夺帝国主义殖民地的杀戮战场,无数无辜中国民众死于非命。安倍所美化的侵略历史就是山县有朋的军国主义“大陆政策”,其当年对华侵略扩张的“利益线”理论,如今已“华丽变身”成为安倍美化军国主义侵略罪行的“国际名片”和“正义招牌”。

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思想演变过程是与“大陆政策”的演进及实施互动发展的。从发展历程来看,随着对西方列强“弱肉强食”侵略行为的认同,日本从昔日“存华挫狄论”实现向“得失互偿论”的彻底转变。同时,日本明治维新实施的“富国强兵”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军国主义侵华思想的膨胀与发展。日本完全无视几千年的睦邻友好关系,力图仿效西方列强的做法侵略中国等亚洲邻国。从“脱亚论”到“大陆政策”构想的产生,为日本最终寻找到了发动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的现实主义理由和行动依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列强无暇东顾,又给了日本军国主义确立“在东洋的权利”的战略时机和侵略空间。从对华“二十一条”到“田中奏折”的侵华政策推进,反映出日本军国主义的“利益线理论”已经转变为侵华的具体战争行动。

随着二战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日本“大陆政策”的彻底破产,但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仍未彻底肃清,现代日本社会依然弥漫着否认侵略罪行的历史修正主义思潮。近年来,生于战后的安倍晋三、高市早苗等右翼政治家群体,在成长过程中,未能确立正确的历史观,因而普遍存在历史修正主义言论。

3

3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瑞一]
标签: 军国主义   侵略   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