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民众将互联网作为接触中国文化信息的首选渠道,中国文化传播需高效利用新媒体渠道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获取与分享呈现出更大的便捷性。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当问及了解中国信息会首选哪类媒体时,接近2/3的受访者选择互联网。而事实上,自觉利用互联网,进行主动信息传播的成功案例还是相对较少,如何让虚拟空间发挥更大的传播效应,是中国文化获取更大范围注意力的关键问题之一。
文化产品的传播也需要选择恰当的渠道,满足国外民众的需求。目前中国电视节目对外传播主渠道还是海外落地的电视频道,但调查显示,视频网站成为多数国外受访者的首要选择,而在国外Netflix、YouTube等国外视频分享网站上可以看到的、或者受到重视的国内电视节目极少。对于观看中国演出,国外民众选择的渠道依次为视频网站、电视转播和演出现场。当我们以保护版权之名,牢牢地锁定国外各类演出场馆之时,忽略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当国外观众接触到一个并不太熟悉的中国演出项目时,更多时候是愿意随便看看,而不是特意看看。对于观看中国电影,国外民众选择的渠道依次为电视媒介、视频网站、电影院。当国内电影业还在大张旗鼓收购国外影院,意在拓宽中国电影国外放映银幕数时,也忽略了专业电影频道、专门的视频网站上普通人的观影需求。
可以说,目前我们在国外传播演出、电影等文化产品时,看重的依然是到达率,而不是影响力。而这个到达率也是带有假象的到达率,就是某个产品成功到达某一国的国土之上。至于有没有人关注、评价反响如何,大多数时候也属于盲区。只有直面传播渠道和接触习惯之间的差异,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渠道将中国文化产品加以推广,才能收获真正的到达率和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