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全面深化改革,不得不注意这六大根本性挑战! (4)

三、路在何方?“四个全面”是重要的战略纲领

正确理解“四个全面”

从字面意思上看,“四个全面”很容易被片面地理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途径。实际上,详细梳理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能够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反映了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自主研发和技术进步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的背景下,先进的思想体系对“如何实现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升级?如何从片面强调GDP向关注民生和社会公平正义转型?”作出了科学回答。

具体说来

通过进一步激发经济主体的活力和全面制度建设,提高内生经济增长的动力,全面发挥国内现有技术、劳动、资本、土地、知识及各种其他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特别是落后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增长趋同潜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建立一整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是“四个全面”的重要思想内涵。

例如,通过“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使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通过交通、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济增长趋同,盘活全国所有地区的要素资源。通过将改革的成果形成法律条文,依据法律减政放权,将市场的权利还给市场,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发挥政府和市场各自的优势,一方面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激发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增加政府对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供给,在经济增长调速的背景下,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用好“双引擎”,力推中国经济爬坡、转型和技术升级,确保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增长质量的不断提升。

“四个全面”作为国家的战略基石

“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方略非常具体,让老百姓听起来有血有肉,容易理解,使大家明确努力的方向不仅仅是共同富裕,还有保障共同富裕的制度建设安排。这些制度安排逻辑严密,环环相扣,能够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石。

“四个全面”不仅继承了改革开放以来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邓小平理论,同时也不回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从制度建设的高度为解决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即通过改革和法制化建设,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有所为有所不为,调动全国人民的力量,全面激活和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把经济社会建设推进新的、更高水平的发展轨道,坚定信念去奋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富强。

来源 | 《学术前沿》2015.07

作者 |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姚树洁、副教授汪锋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全面深化改革   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