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文化的资本逻辑: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新维度(4)

三、结语

随着市场机制的基本形成及其有效运行,当代中国已经走上了追赶现代化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之中,资本几乎在各个领域扎下根来并壮大自身。资本扎根中国并不会改变其追求价值增值的本性。事实证明,当资本目标与人们对物质生活追求的热望相一致时,资本逻辑释放出来的强大力量令人惊讶。短短30多年的时间,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达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用了几百年才能达到的水准,实现了一种巨变或飞跃。用马克思的话说,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然而,资本打开的是“潘多拉魔盒”,伴随着人们对“希望”的向往,释放出全部的“邪恶”——资本的邪恶。当人们的物质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资本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资本拜物教”、“货币拜物教”以及物质享乐主义正在一定程度上腐蚀着整个社会的机体。在这一境遇下,超越资本逻辑的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显得更为重要。

有人说,文化建设就是搞产业化,而文化产业化有可能落入到资本的陷阱之中,即被资本逻辑所牵制,形之为商品化了的肤浅文化。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尽管我们把文化建设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但事实上,文化事业的背后依然闪动着资本的“影子”。在市场机制中,任何把文化事业与资本完全脱离开来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因此,文化与资本的矛盾在现阶段仍然是不可消除的,这正是讨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问题的前提。在当代中国,建设符合中国社会现实的文化事业,就必须正视资本与文化的博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可以是文化繁荣的条件,推动着文化自身不断开出丰富多彩的果实。但是,我们不能对资本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而必须加以管控。这就需要加强制度建设,既包括一些具体的制度,但更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就是说,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规范、引导资本及其控制下的文化产业,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本身并不关心它所生产的商品具有什么样的使用价值,不关心它所生产的商品具有什么样的特殊性质。在每个生产部门中,它所关心的只是生产剩余价值,在劳动产品中占有一定量的无酬劳动”[16]。社会主义文化生产就不能这样,它不仅要关心自己生产的文化产品具有什么样的使用价值,还要关心自己生产的文化产品具有什么样的特殊性质,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文化生产的手段。在文化生产各部门中,它所关心的不能仅是利润,而更重要的是产品的文化价值。值得指出的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要真正超越资本的逻辑是依然艰难的甚至超乎想象的,但对于当代中国的文化研究者而言,这却是一次机遇,一次在超越资本的逻辑基础上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由此开启人类新文明类型的契机。

注释:

[1]此文首发于《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5年第1期。

[2]国内学者最早阐释了“资本的文化逻辑”问题。有学者认为,“所谓资本的文化逻辑意指资本关系在其发展中对文化形态的利用和对文化权利的角逐”;“资本的文化逻辑”即为“资本场景创新”;“文化的资本逻辑”本质上是“文化的资本化”(参见任平著《文化的资本逻辑与资本的文化逻辑:资本创新场景的辩证批判》载于《江海学刊》2013年第1期;庄友刚著《从资本的文化逻辑看文化产业的发展定位》载于《江海学刊》2013年第1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05.

[2][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严蓓雯,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3][法]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96.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

[7][澳]戴维·思罗斯比.什么是文化资本?[J].潘飞,编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1).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9.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1-122.

[11][法]米歇尔·博德.资本主义史1500-1980[M].吴艾美,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6:145.

[12]余虹.艺术与归家——尼采·海德格尔·福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76.

[13]杨岚,张维真.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构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35.

[14]陈忠.资本的逻辑本性及其发展伦理约束——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J].哲学动态,2009,(4).

[15]张三元.马克思主义有没有文化理论——丹尼尔·贝尔“马克思主义文化矛盾”批判之一[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7).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