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
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造。习近平在2014年2月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班上讲话指出: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是我们党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提出的问题。
前已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一起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的三大战略举措。怎样才能全面从严治党呢?最根本的就是大力推进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
(一)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成为先进政党不是天生的,完全是建党以来不断探索如何改造的结果。
近代以来的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先进生产力相联系的现代产业工人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陈腐落后守旧的思想意识几乎弥漫全社会。在这样一个特殊国度里,怎样建设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是个异常艰巨的任务。党的早期领袖和老一辈革命家做了许多努力,但真正解决在中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主要归功于毛泽东。邓小平说:毛泽东同志有完整的建党学说,对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党的作风是什么,都有完整的一套。这“完整的一套”,就是将党的建设作为“伟大的工程”。他非常重视这一“伟大的工程”建设,进行了许多伟大的创造。其中首要的伟大创造,就是强调从思想上建设党,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和党性教育,非常注重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高尚性和纯洁性。
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党的重心逐渐由城市转向农村,党将长期处在农村斗争环境中的这种状况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党要发展壮大,不能不吸收出身于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成分的优秀分子入党。一方面,非无产阶级的成分会在党内占大多数;另一方面,又要保证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质。这是一个矛盾。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在大城市上海的党中央没能解决,而远离城市、远离中央,先是在湘赣边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随后转战赣南闽西进行游击战争的毛泽东解决了。他根据初步掌握的马列主义认识问题的方法论,依据农村和红军中党组织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党建理论,率先提出加强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并在工作中努力推动实现这一转变的党建思想。
1929年12月下旬,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由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系统回答了建党建军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决议分析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纠正办法,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之能够负荷,都要从党内教育做起。”决议还规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加入共产党的具体条件。这样,古田会议决议初步回答了在党员队伍以农民成分为主的情况下,如何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以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标志着党从政治建党转向思想建党探索到了适合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党情的新路径,也标志着毛泽东建党学说初步形成。此后,为了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毛泽东不断强调教育党员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一方面靠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提高广大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教育,包括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汲取营养,用先进的文化理念教育广大党员树立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在《<共产党人>发刊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论著中,明确提出共产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我们的党“为要领导革命运动更好地发展,更快地完成,就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认真地整顿一番。而为要从组织上整顿,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整顿,需要展开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那时的整风运动,就是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开展的。整风运动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和党性教育,反对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是着重思想上建设党的伟大实践。
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进一步强调了着重在思想上建党的思想。“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作为共产党先进性根本要求;把“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这使对思想建党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毛泽东关于着重思想上建设党的建党路线,是对马列主义建党学说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