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官僚主义的内涵、源流、形态与防治研究(6)

四、官僚主义的综合防治

官僚主义和人类其他社会历史现象一样,从产生开始就注定必然走向消亡。官僚主义的消亡,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官僚主义现象固有的矛盾自身演化的逻辑必然。从官僚主义的生成基础看,它既不是起源于“人性中压迫剥削欲”,也不是“以官民对立为基础和前提的”,而是社会分工有了一定发展而没有充分发展所造成的政治病态,必然随着人类社会分工的高度发达走向消亡。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极大提高,物质财富的极大涌流,特别是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所带来的“人人都是管理者因而人人都不是管理者”,社会分工与社会管理成为人的自觉和自由行动,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官僚主义将随之消亡。但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官僚主义消亡之前,人类可以而且应该主动作为,积极寻求抑制和防治官僚主义的对策,把它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一)坚决破除以官本位为核心的官僚主义思想

一定的思想观念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代表着一种文化传统的历史惯性,常常以超强的力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从思想道德和认识论的层面看,官僚主义的滋生主要是“官本位”意识、极端利己主义、主观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等作祟。管理者的官僚主义作风,内在地体现着官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水准,表现为官员价值追求、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清除官僚主义的思想根基,是综合防治官僚主义的首要任务。

一是要清除“官本位”思想[1]。官本位思想是封建等级和封建特权时代的产物,是与等级特权联系在一起的,在中国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学而优则仕”是传统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尽管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强调人民在国家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这对于传统“官本位”思想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由于“官”处于管理者的位置,掌握着公共资源,在社会生活中实际上处于主导地位,由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因而“官本位”思想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官与民是相互依赖、共生共处的。没有民就没有所谓官。当全社会都以官位来衡量人的社会地位时,官僚主义就不可避免。

二是要清除极端利己主义思想。权力欲、财富欲是人性中两种欲望,也是人性中的两大弱点。恩格斯曾指出,“卑劣的贪欲是文明时代从它的存在的第一日起直至今日的动力;财富、财富,第三还是财富——不是社会的财富,而是这个微不足道的单个人的财富,这就是文明时代唯一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目的。”[18]官僚主义的种种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极端利己主义,为了个人权力和利益,不顾乃至巧取豪夺公共的或他人的权利和利益,把升官发财作为当“官”的主要追求。

三是要清算主观主义思想。现在的官僚主义作风中,有一部分是肇始于方式方法的不妥或对客观规律的无知。一些官员主观动机也许是为群众谋福祉,干成一番事业,但因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不清,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掌握不够、运用不当,出现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的情况,导致事与愿违,害民害己。

从思想层面消除官僚主义,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全面提高官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各级官员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主动性。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民主、法治、平等、自由等思想,使“官本位”思想没有市场,难以立足。毛泽东曾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在反对官僚主义的问题上,既要通过法律制度等方式对官员进行“他律”,用惩防并举的方式防范和克服官僚主义,使各级官员“不能犯、不敢犯”,更要通过思想素质提高使各级官员“不愿犯、不会犯”。官僚主义的滋生与蔓延与体制机制、经济社会条件有关,这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解决;而更多的是与官员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知识低有关,特别是与个人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有关。个人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是官僚主义产生的温床。因此,反对官僚主义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深入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提高官员思想道德素质,使其克服个人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思想,强化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要使各级官员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鄙视和反对官僚主义的信念,并在自己的言行中一以贯之。一旦鄙视和反对官僚主义的信念内化为官员的人生信仰和精神支柱,官僚主义就会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无处躲藏。怎样提高官员队伍整体素质?一靠学习,二靠实践,三靠法制。无论是思想水平的提高,还是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无论是良好品行的养成,还是不良品行的防范,都依赖于学习、实践和法制。我们党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正党,强调为民务实清廉,都是反官僚主义的重要举措。通过学习和实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官员才能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勤政廉政,克服“官本位”意识和个人主义的私心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制度纪律。要大力提倡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特别是到那些经济比较落后,条件比较艰苦,情况比较复杂,矛盾比较突出和困难比较多的地方去工作,建立起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以改进工作作风,磨砺意志,陶冶情操。

上一页 1... 45678...10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官僚主义   源流   形态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