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文明和生态文明
在结语中,我承认,尽管自己担心为中国如何走向生态文明所提供的观点谬之千里,但我的确提出了将生态文明与后现代文明予以结合的观点。在西方,这种关联是真实的、不可避免的。现代化是既成事实,现代思想的地位至高无上,直到最近才受到严重挑战。拒绝现代的统治,必然意味着对后现代的呼唤。今日的西方,生态意识日益觉醒,各种生态运动欣欣向荣。我们欢呼这些发展,并寻求能够将这些发展予以整合的视野。在怀特海的思想中我们发现了这种视野,将其称为“后现代”是现实的,也是恰当的。
但这并不适合中国国情,当然也不适合中国农村的现实。将生态文明与中国的后现代等同起来,容易给人以误导。似乎中国应该首先实现现代化,然后再走向超越现代的阶段。在中国已然实现了现代化的地区,这是有意义的,因为任何人必须从当下开始。然而,对尚未实现现代化的地方,生态文明的理想需要不同的战略。例如,中国现代思想从未真正地彻底超越儒家的理解深度。这为避免某些最糟糕的现代性提供了机会,也增加了走向生态文明的可能性。为了在走向生态文明之前完成现代化进程,而试图摧毁残余的儒家影响,将是个可怕的错误——只有更新和加强中国古典思想才更有前途。美国的乡村文明已经消失,它在几十年前就被毁灭了。不满现代化的人们一直在推动“回到大地、回归自然”的运动。最近一些年对有机农耕的呼唤也日益高涨。这都可以看作是走向生态文明的努力,自然也是走向后现代的努力。从前现代的乡村社会直接进入生态文明的机会,美国人已经失去了。如果那样发展,就会减少许多灾难。在过去一个世纪中,我们所做的大多数事情都是错误的,中国今天绝不应该重蹈我们的覆辙。
直接进入生态文明的发展抉择,带给中国一个千载难逢的伟大机会。这个机会是中国独有的领导世界的机会。抓住这个机会,将是选择生;重复西方的错误,将西方工业化模式强加给农村,则是选择死。我恳请你们:请选择生!请抓住直接进入生态文明这一千载难逢的伟大历史机遇。
(作者单位: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