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中国的独特机会:直接进入生态文明(3)

为了创建生态文明,我们还需要多方面的巨大努力。这样的努力从农村开始,比在大城市更可行。生态文明涉及与土地及其生物的关系,也关乎人类社会。只有人群、土地、生物以合作和相互支持的方式彼此联系,而且是简单地彼此联系时,才能实现生态文明。这要求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要求人们理解并欣赏自己,也理解并欣赏他们的小团体以及更大的共同体。在当地社区能够相对自给自足时,所有这些需求都会被促进——这并不排除与其他社区进行互惠互利的贸易。但如果当地社区只有在外人做出重大决定时才能生存,那么我们就依然没有获得可持续的生态社区。正如权力如果被授予少数几个人,那么多数人的命运就是由少数人的选择决定的。现代性不利于人民自决,几乎每个人和每个团体都依赖于由他人控制着的系统。以生态发展的方式生产的现代商品可能更少,或者制造现代商品的速度会更慢,但它却是可持续的方式。

现代人认为,现代化之前的农民很可怜。多数情况下的确如此,但也有例外。正是这些例外告诉我们,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往往在于权力结构。有些地区,农民能够切实控制自己的生产并从中获利,很多这样的地区都非常繁荣昌旺。然而,大多数地区的大多数农民,实际上是为地主或贵族或种植园主服务,这些人会从农民身上攫取所有盈余。这种制度保证了农民最多只能生存,也保证了农民经常被迫借贷自己无力偿还的东西,从而丧失本已少得可怜的自由。是这个系统让农民贫穷,而不是缺乏现代科技或科学知识使然。当然,还有其他的重要因素:必须能够进入市场,有良好的方式让产品市场化,价格必须合适,而且在丰收季节里能有足够的利润让农民渡过歉收季节的难关。如果农民在市场附近,或者容易进入市场,他们在各个方面就都安全得多。但不可避免的是,会产生更远的市场,对中间商的依赖常常使农民被剥削殆尽。有时农民可以组织起来进行合作,以便将产品运输到遥远的市场,但有时却无法实施。因此,为了农民的安全,有必要实行控制。有中间商的地方,政府的政策至关重要。

显然,基本上能够养活自己的农民,以及通过与社区成员进行交换才能满足其他需要的农民,至少再次面临着被剥削的危险。即使这个保障农民需求的理想无法实现,即使它与遥远的城市居民的需求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不应视若无睹。当我们进入一个经常处于混乱之中的“麻烦的时代”时,生存可能取决于当地社区独立于遥远机构或市场而依然正常运转的能力。

显而易见,这意味着村庄不应该集中生产单一作物——为了出售到外地而只生产某一种作物,但为了满足农民自己的需求,仍然应该鼓励农民多样化生产。在很小的花园里,用很少的水,生产丰富而多样的食物,这是可能的。这种劳动是集中的,也会是愉快的。“南加州的桃花源”是个出类拔萃的例子,它是我家附近的帕萨迪纳市的一户人家。在很小的土地上,这个家庭开发了各种各样的卓越技术,其净效能是惊人的。他们很乐于分享这些发明和技术,中国如果想帮助成千上万的农民大大改善生活,向“南加州的桃花源”学习,应该不失为一条捷径。我相信,在新的高效的耕作方法上投资,远比让农民背井离乡到遥远的城市打工,更能改善农民的经济条件。它肯定会给家庭和村庄带来社会性的益处。这将永久地加强乡村在未来危机中的生存能力。

中国要成为一个生态文明国家,首先需要在食物上自给自足。目前中国还是主要的粮食进口国,主要是因为对肉类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1卡路里的牛肉需要10卡路里的粮食。中国若成为肉食社会,就无法在食品上实现自给自足。同时,食用大量的肉对健康也是十分不利的。如果日益繁荣会导致中国农村向外采购肉类,那么,这对中国和世界的负面影响可能都是巨大的。要成为生态文明的国家,就迫切需要对公众进行肉食危害,特别是红肉危害的教育。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农民不应该吃鸡鸭羊肉,这些牲畜是他们传统农耕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至少对园艺而言,可以做很多工作来改善土壤,减少害虫和杂草,降低用水量。但在某种程度上,对农业而言也可以如此。许多中国农民可能已经在做这些。但我猜想,有些人做得比其他人更多,有许多已经实现的技术可以供人学习。很可能小农场的鱼类生产,会提供饮食多样和改善饮食的其他方式,而且可以与其他收益相结合。我不希望拘泥于这些具体的例子和建议。在这些问题上,我缺乏亲身经历,况且南橘北枳也非常普遍。实际上,我想说的是,一个地方的农民可以向其他有成功经验的农民学习,使所有农民的生活,能够以令人愉快和满意的方式得到改善。与此同时,自力更生和相互尊重的乡村共同体,也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建立起来。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