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渊源、特征与价值意蕴(4)

注释:

[1]参考朱景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一文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制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法学家》,2008年第6期。

[2]《人民日报》,2014年7月30日。

[3]蒋立山:《马克思的法学思想》,《中外法学》,1994年第2期。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2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377页。

[6][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9页,第60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176页。

[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58~259页。

[10]《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6~147页。

[11]吴邦国:《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而奋斗》,《人民日报》,2004年2月1日。

[12]蒋传光:《当代中国特色先进法律文化的创建及其路径》,《人民法院报》,2012年7月6日。

[13]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1页。

[14]《彭真年谱》(第5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26页。

[15]《彭真年谱》(第5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115页。

[16]吴邦国:《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而奋斗》,《人民日报》,2004年2月1日。

[17]1979年6月5日,邓小平会见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代表团时指出,中美合作,就我们方面来说,需要制定一些法律。《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520页。

[18]彭真:《在全国民法通则(草案)座谈会上的讲话》,《论新中国的政法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396页。

[19]《乔石谈民主与法制》(下),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57页。

[20]《中俄立法机构圆桌会议举行吴邦国出席并致辞》,《人民日报》,2006年9月19日。

[21]陈金全主编:《新中国法律思想史》,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5页。

[22]《中国共产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50~53页。

(作者单位:杜艳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董贵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社会主义法治   特征   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