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化产业区域同质化原因
就空间特色呈现上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基于资源禀赋差异具有差异性,但区域同质化特征也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产业结构层面,以省级为单位的大区域结构单元之间文化产业结构趋同;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层面,表现为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影视城、动漫游戏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门类等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同质化。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1.“行政区经济”的干预。文化领域在推进文化改革实现管理转轨过程中,还未能形成一个充分竞争性的市场,政府干预作用影响大,往往由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地方保护造成了市场分割,历史性同类文化资源在不同地区间出现相似性开发利用,或者同一资源主体多地区恶性竞争。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当一个地方政府引进并发展某个文化产业行业门类, 其他地方政府也会低成本地跟进模仿,以更低廉成本或更优惠政策诱导,直接导致文化产业结构趋同的动力机制。另一方面,当国家层面围绕特定类型文化产业出台扶持鼓励政策,很多地方政府即使缺乏产业发展条件基础和人才、技术、资本等支撑,也会出台政策层层传导,出现了文化产业发展忽视资源禀赋的“跃进”现象。比如各地盲目上马的很多动漫基地、影视基地建设就是文化产业大跃进的恶果,忽视了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地区资源积累的差异特色。
2.市场主体结构失衡。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原创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需要带动力强的骨干航空母舰,更需要提供各类专业化服务的文化企业“小舢板”,形成功能互补的企业构成的合理生态。据统计,2013年我国共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91.8万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三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为41351家,仅占全部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总数的4.5%,95.5%的法人单位是小微文化企业,且六成以上集中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为17.0万家、13.7万家和4.4万家,分别占18.5%、15.0%和4.8%。①而特色文化资源富集的中西部地区在文化企业数量上明显不占优势,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文化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往往较低,缺乏专业化能力和对市场的宏观把握,容易跟风,盲目投资,这也成为我国特色文化资源利用水平较低的一个因素。
3.地方财政支持、资源禀赋、消费能力、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财政支持力度越大, 企业往往越有动力向先进地区学习, 从而导致本地文化产业结构趋同先进地区。同时,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水平相近、资源禀赋相同、消费水平和结构相似地区容易形成文化产业同质化。
以上这些因素导致地区间文化产业发展各自为战、缺乏协调;发展思路单一、产业结构雷同,缺少差异化发展战略;因盲目发展造成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尤其在旅游演艺、节庆会展、产业园区建设以及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尤为突出。总之,我国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上既有不平衡性,又有同质性。优化空间结构,加强跨区域合作联动发展,将是“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重要任务,特别是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国家新战略的推出,为特色文化产业的跨区域合作提出了时代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