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冲突主体的策略选择
为了研究社会组织在社会冲突消解与释放当中的作用,我们必须先分析在没有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冲突化解的前提下冲突双方的策略选择情况。我们运用布莱克和穆顿(Blake & Mouton,1964)的双重关注模型来分析冲突双方的策略选择。
双重关注模型阐述了冲突双方在自我关注与他方关注高低程度不同的情况下所做出的策略选择,这一模型最初是作为冲突类型中的一种个体差异理论提出的(Blake & Mouton,1964;Filley,1975;Rahim,1983;1986;Thomas,1976),实则,在群际冲突之间依然适用,具有相互高度认同的内聚群体(cohesive group)存在着对群体利益特别强烈的关注,群体成员将群体利益视为自身利益,至少是部分利益。狄恩·普鲁特(Pruitt,D.G.)对双重关注模型的两个关注点的定义是:自我关注是“在争论的领域中,冲突一方着重关注的是自身的利益。如果冲突一方的自我关注太过强烈,那么其愿望会变得过高并且固执,而且还会非常排斥让步策略”;普鲁特认为他方关注指的是“冲突一方对另一方利益予以重点关注,感觉自己对另一方所获得结果的好坏负有责任”。当然,他方关注有时候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关心另一方的福祉,也有时候只是工具性的、策略性的,冲突一方帮助另一方只是为了自身谋取利益。如图1所示,在社会冲突中,基于冲突双方对自己利益的关注(己方关注)程度及对另一方利益的关注(他方关注)程度的不同,各自会有四种不同的基本策略选择:问题解决策略、对抗策略、漠视策略、让步策略,普鲁特认为,如果选择了这四种策略中的一种,就不太可能使用其他的策略,“策略之间存在着一种权衡取舍的关系”。
图1 社会冲突双重关注模型
如果冲突一方对己方和对方所获结果都表现出强烈的关注,那么就会倾向于采用“问题解决策略”。“问题解决策略”旨在消除和化解冲突双方的根本性矛盾,转变社会冲突产生的根源性因素。“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利益的对立,而利益的对立关系总是与一定的利益分配制度相联系。”例如征地拆迁中的地方政府与被拆迁群体之间发生的冲突就是围绕着土地产权归属而产生的利益分配冲突,地方政府使命所在,必须考虑被拆迁人群的利益,所以往往倾向于采取问题解决策略。但是,“问题解决策略”在四种冲突应对策略中是最困难的,需要从根源上消除双方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
如果冲突一方只是强烈关注己方所获得的结果,对于冲突的另一方利益是否受损漠不关心的话,则倾向于采用“对抗策略”。“对抗策略”指冲突一方根据自己的主张,罔顾另一方的利益而做出的任何解决冲突的努力,冲突一方采用这种策略,往往是在坚持己方愿望的同时,试图说服或强迫对方让步。例如贵州瓮安事件中,愤怒的情绪使得围堵县政府的人群忽视了地方政府的利益是否受损,为发泄不满而诉诸暴力,烧毁县委大楼、县政府办公楼。
反之,如果冲突一方强烈关注另一方所获得的结果,而不在乎己方利益是否受损,则往往会采用“让步策略”予以妥协,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冲突双方具有较强的情感连接,甚至彼此是利益的共同体。“让步策略”需要强势群体主动妥协,旨在平复负利益群体的愤怒情绪,缓和社会矛盾,释放积聚的冲突,恢复社会秩序。很多情况下,强势群体是不会自觉地向弱势群体妥协的,这要求第三方积极地介入,从中协调双方寻求折中方案,通过公共部门主动简政放权来减少政府被卷入社会冲突漩涡的可能,同时政府应引导社会组织快速有序成长,承担起社会管理主体的责任。
“漠视策略”指的是冲突一方无视对方的行动,不参与到直接的冲突之中,既不有所作为,也不选择退出,只有在冲突一方(己方)和另一方所获结果都不在意的情况下才会采用“漠视策略”,例如某些地方政府在对待排污企业治理时的不作为行为。
由此可见,在没有“第三方参与”的情况下,冲突双方的策略选择取决于两个变量——己方关注程度、他方关注程度。影响关注程度的因素有信息的对称性、相关利益的重要程度、机会成本与沉淀成本的大小。由于冲突的双方所掌握社会资源的不同,必然有一方是强势群体,另一方是弱势群体。强势群体在占据了优势的情况下,不愿意主动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弱势群体的处境和诉求,低程度的他方关注使强势群体在冲突策略选择中基本不会考虑“让步策略”或“问题解决策略”,因为他们坚信己方掌握着主动,即使冲突爆发也有必胜的把握。而弱势群体在利益受到侵害、诉求得不到回应的情况下,有可能采取激进的行为,引发失控的群体性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