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新语新论 > 正文

既要质量也要增长才是新常态(3)

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

要确保中国经济实现向中高速增长和中高端水平迈进,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意义重大。经济新常态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也提出了新要求。周景彤认为,货币政策方面主要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为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更加注重稳定性和连续性,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二是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使用和创新结构性政策工具,坚持定向调控,突出灵活性和针对性。

金融方面则主要表现在改革稳步推进:

第一,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存款利率浮动区间进一步扩大,3月1日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扩大为1.3倍。预计未来还将在简化存贷款期限档次、增存贷款利率的市场敏感性、发展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改革。

第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快。自2014年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扩大,外汇管理相关政策不断优化,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征逐渐成为常态。预计未来改革将围绕四方面进行,一是汇率浮动区间进一步扩大;二是中间价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三是调整“篮子货币”的构成和权重;四是外汇衍生品市场不断深化。

第三,资本市场改革和开放不断加快,市场化和法治化不断推进。随着“沪港通”的顺利开启,我国资本市场开放进一步扩大,服务实体经济和财富管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预计未来将推进以股票发行注册制为核心的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多层次股市与机构间债市共同发展,扩大私募及衍生品市场经营空间;稳步扩大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在优化沪港通机制、增加交易产品、便利境外长期资金参与沪港通的同时,研究推出深港通;健全多样化的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

周景彤还进一步介绍说,经济和金融的新形势也给银行业的发展带来新变化,主要表现在金融的供给、需求、服务形式和监管等四方面:一是复杂化的竞争格局。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推进,金融供给主体不断多样化,竞争日益激烈。二是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随着经济转型,消费需求增加,民营资本、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上升,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三是网络化的金融服务。随着宽带传输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和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结合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这将明显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四是严格规范的金融监管。危机后全球金融监管的理念和工具正发生重大变化,国内外的金融监管也日益严格,未来金融监管将不断规范和完善。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新常态   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