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新语新论 > 正文

既要质量也要增长才是新常态(2)

经济新常态本质其实是我国在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要求实现从单纯追求数量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做到量增质更优,这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具体表现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常态有非常明确的判断,比如生产要素方面,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劳动年龄人口下降,未来要更多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这些都是要求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不断升级。

新常态不是不要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是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关于经济增速,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虽然我国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下降到2014年的7.4%,但与其他国家相比,经济增速仍处于较高水平;二是为保持就业和社会稳定,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翻番目标,保持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仍然十分重要,未来10年年均要达到6.5%左右。

增长动力依然存在

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周景彤认为,2015年,国际经济环境稳中趋好,国内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新的增长点蓄势待发,我国经济仍将平稳增长。但增长动力正在切换。

“三驾马车”将更加均衡地拉动增长。周景彤说,受益于居民增收、消费环境改善的影响,消费仍将发挥基础性作用,预计2015年增长11.5%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进一步上升。在“七大工程包”数万亿元投资、投融资体制改革等的带动下,基建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力,预计2015年投资增长15%左右。通过优化出口结构、努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外贸有望稳定增长,预计2015年出口增长6%左右。

对外开放继续开创新局面。2015年,中国将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一带一路”和对外自贸区成为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支点。在贸易规模扩大的同时,对外贸易结构也不断优化。中国对外投资(ODI)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年均增长10%左右,有望在2015年超过外商直接投资(FDI)。

周景彤表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存在。一是“四个全面”将为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保驾护航,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将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新四化”同步推进将释放巨大需求。新型城镇化潜力巨大,将有力助推经济增长。三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增强发展后劲。近年来中国研发经费大幅增加,科技力量不断增强,我国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已经超过了2%,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将有力促进经济向创新驱动型发展转变。四是中西部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

总体判断,未来10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向中高速增长和中高端水平迈进。从劳动力供给来看,尽管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开始减少(2014年再减少371万人),但反映就业人员素质的平均文化技术水平在提高,我国的“人口红利”有望平稳过渡到“人力红利”。从资本积累看,中国的高储蓄率将对投资增长和资本形成提供有力支持,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也将提高资金配置和资本形成的效率。从生产率提高来看,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等因素将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估计未来10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年均在6.5%左右。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新常态   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