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困境、动力与前景(4)

(三)直接动力:村庄精英的参与

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精英人物的参与和推动。农村民间组织要建立广泛的社会网络体系,获得扩展的社会资本,就离不开这些处于关系网的连接人物--农村精英。长期受传统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中国社会是一个关系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而形成的非正式关系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各种场合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交往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增强相互的信任和了解,"关系"在交往中得以建立,社会资本也随着关系网的扩大而逐渐增值。如前所述,中国农村是一个建立在亲情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受"差序格局"的影响,人与人的交往相对有限,农村又具有相对封闭性,多数人的交往范畴还难以跳出亲人、熟人圈,交往对象十分有限,所掌握的和能运用的社会资本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仅限于本乡本土,所能得到的外部信息也比较少,思想观念多较保守封闭,农村民间组织在这些人群中便难以产生。而农村精英人物一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其交往的"同心圆"半径要比普通人大得多,因此,精英所能调动的社会资源就丰富的多,为农村民间组织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资本。精英人物一般还与体制内精英有着良好的个人关系,这就使得精英具有了更大程度的政治自由空间。同时,农村精英人物还是农村政治生活的骨干力量,在村庄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号召力,凭借他们的影响能吸引村民加入到组织中来。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就活跃着大量的民间组织,如育婴堂、养济院等社会慈善类民间组织,看青会、路会等乡村公共事务管理类组织等等,基本上都是由乡村精英人物或宗族长老组建,其核心人物在村庄中一般说话很有分量,他们活跃在乡村政治权力格局中,在农村公共生活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农村精英人物具有的上述特点,为农村民间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个人条件。但问题是,农村精英何以有动力筹建民间组织?一是农村精英人物的公益心和慈善心,热衷于公益事业的精英人物会组建具有公益性和慈善性的民间组织,如传统社会中的育婴堂、养济院等;二是在村庄中树立威望和赢得声誉的需要,农村精英一般是"外向型"人物,社会关系网络在"村外"要比"村内"广泛得多,受中国传统乡土意识的影响,精英人物认为自己的"根基"还在村庄之内,必须要在村庄内建立起威望和声誉,才能巩固去根基;三是自身利益也受到了侵犯,并意识到只有把具有共同利益需求的人联合起来,采取集体行动,才能维护合法权利和利益,这是各类维权性组织得以产生的原因。

精英人物的个人能力与组建民间组织的动力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了农村民间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四)发展基础:亲缘网络的运用

传统的乡村社会家庭为中心的,建立在亲情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最重要的就是家庭,然后才是工作、学习等其他社会交往。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传统儒家伦理纲常,以血缘的亲疏标准来定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费孝通先生把传统的乡村社会结构描述为"差序格局",即"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关系","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以个体、家庭为中心,然后溯及有亲情血缘关系的宗族、姻亲,及由地缘、业缘等形成的邻里、同事关系。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亲密程度也随着亲疏远近而有着重大差别。"中国人所能动用的社会资本其实也就是这诸多按亲疏排列的关系集合。尤其是中国的农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下,人们的交往更加依赖于这些有限的关系网络。"这种由亲缘关系形成的文化网络构成了乡村社会关系的基础。农村民间组织得以建立的文化基础也正是这种亲缘文化网络的运用。大部分农村民间组织都是以这种亲情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建立的。

首先,建立在亲情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农村民间组织,有利于组织内成员对组织的认同,增强组织的团结力和凝聚力。在乡村社会中,亲人、族人往往聚集而居,接触频繁,形成长期的人际互动,人们之间更容易形成相互信任关系。这种亲人、熟人关系就构成人们最重要的社会资本。在农村中人们利用最多的也就是这种由亲缘、熟人关系构成的社会资本。因此,成员之间有血缘、地缘、熟人关系的民间组织在农村中易于获得信任,也容易发展成员。

第二,亲缘关系网络有利于社会资源向外扩散,形成更多的社会资本,为跨村民间组织的发展提供条件。"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来提高社会的效率。"在一个拥有大量社会资本的共同体内,合作更容易实现。亲缘关系网络虽然讲求"差序格局",在血缘、地缘、业缘间存在着亲疏远近,但亲缘网络也具有扩散性,受同心圆格局影响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本村、本乡,而是按照亲疏关系的强弱把这个关系网扩散开来,社会资本随着关系网络的扩散而逐渐壮大,为村际民间组织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第三,亲缘关系的运用有利于利他主义的形成,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人们的合作。在家庭、家族、血亲关系中存在着利他主义生长的土壤,这种利他主义可以提高人们共同抵御风险的能力,带来共同的利益,有了利他主义和相互的信任后,就可以降低交易的成本,促进人们之间的合作,将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转为社会关系。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宗族组织本身并不构成民主政治发展的内源性组织资源,宗族的家族利益取向、对家长权威的强调等都与民主政治的理念相悖。但亲情血缘关系的运用,却构成了农村民间组织的建立和发展的基础,促进了农村公民社会的成长,为民主政治和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农村   基层自治   民间组织   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