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中国威胁论”在东亚的表现及应对(3)

概括起来,长达20年的“中国威胁论”的主要特点为:

第一,来自美日的声音成为主导。冷战结束后,“中国威胁论”之所以经久不停,与中美日国家间关系演变有直接关系。美国想借“中国威胁论”臆造的假想敌保持在东亚地区的霸权地位,借在该地区制造的适度紧张局势维持在东亚的军事存在,通过多个双边军事同盟企图打造“东亚版北约”。这些年美国官方经常制造有关“中国威胁论”的离奇新闻。2014年11月20日,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称:中国能够破坏美国的电网让美国停止运转。③日本政府则想借“中国威胁论”逐步摆脱战后体制束缚,走上政治大国及军事大国的道路。

第二,美日两国右翼舆论是主要推手。这一时期站在前台鼓吹“中国威胁论”的主要是美国和日本的右翼舆论机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纽约时报》和日本的《产经新闻》。这些世界性媒体的长期歪曲报道,影响了很多国家的舆论机构,形成一股不小的势力,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引导作用。

第三,“中国威胁论”影响范围在扩大。由于美日两国政府和某些右翼舆论机构长期带头炒作“中国威胁论”,对一些西方国家和东亚地区国家的舆论造成较广泛影响。如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崛起呈现的复杂心态:一方面,东南亚国家公众普遍认同现阶段美国在亚洲的霸权;另一方面,除了菲律宾和印尼,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公众又对中国未来的崛起持乐覌的态度。④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以自己的快速发展带动东亚地区经济发展,并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东亚和世界和平。2010年以后,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不断跃上新台阶,甚至在部分国家超越美国,并充分展示了“合作者”的形象。

东亚地区国际格局变化引起美国全球战略重点调整。从2010年起,美国执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并加大“中国威胁论”宣传力度,导致东亚地区国际安全形势有所恶化,地区热点问题上升增多。

“中国威胁论”的实质分析

西方国家舆论在历史上就不断炒作各种各样的“威胁论”,在新中国成立后不断炒作“中国威胁论”。这些表现实质反映了西方国家的政治态度,即对发展中的非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和排斥。他们认为凡是有实力的非资本主义国家的上升发展一定会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稳定和地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威胁”。

西方国际舆论习惯性炒作“中国威胁论”,主要源于资本主义体制自身基因使然。16世纪至19世纪,资本主义相对封建主义曾经朝气蓬勃、摧枯拉朽,并风靡世界。资本主义出现后才真正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但资本主义在诞生之时,主要通过巧取豪夺横行世界,“资本来到世上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淋淋的鲜血”,充满屠杀与欺骗。资本主义在几百年发展掠夺史中,靠对资本主义的制度自信保持内在扩张动力。进入20世纪之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出现后,就被资本主义视为异端和威胁。此后,

非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普遍遭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排斥,并被冠以各种“威胁论”。这是资本主义本质作用下的一种本能反映。因此,西方国际舆论炒作的各种“威胁论”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的排异性、排它性反映。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东亚   威胁论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