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渲染中国综合国力增长造成的巨大威胁。这波“中国威胁论”一直将渲染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将对东亚国家和美国造成巨大威胁作为重点。无论美国还是日本,两国媒体在长期鼓吹“中国威胁论”的过程中,不断重复传达一个自认是铁律的逻辑,即“国强必霸”。
进入21世纪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中国正处在从地区大国向世界性大国的发展过程中,综合国力增长很快。对比之下美国及日本的发展缓慢。面对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美日两国政府从冷战思维出发,以博奕论思考中美日大国间关系,处于唯恐被超越的沉重心理负担中。所以,美日对中国釆取了多领域的战略与战术防范。其中不断加强的美日军事同盟只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所谓巧实力外交和美国主导的经济合作区等。而这些战略与战术防范需要有“大借口”,这一大借口即:中国的发展将会对美国主导下的东亚地区秩序构成巨大威胁。而实际情况是中国国家的最高战略目的是和平发展,中国无意成为既往历史上争夺世界霸权的世界大国,也不愿重走世界大国兴起、强盛、衰落的历史老路。
第二,持续抹黑中国的社会进步与发展。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活力、最朝气蓬勃的地区。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正常和可以理解的。外国的批评只要是善意的,中国都欢迎。但是“中国威胁论”的制造者不是这样的。他们拿着放大镜在寻找中国的问题和污点,利用这些持续抹黑中国,并通过持续抹黑将中国描绘成巨大威胁。
第三,肆意曲解中国军事力量的增长。对中国军事力量增长的歪曲,正是这波“中国威胁论”发动的源头。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军事力量还根本不具备大陆之外的投送能力时,美国、日本就开始散布“中国军事威胁论”。日本从1992年开始到1994年,在它一年一度的《防卫白皮书》里都把中国作为重点防卫对象。1995年11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在列举可能威胁日本安全的因素时说:“日本周边地区存在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强大军事力量,许多国家以发展经济为背景致力于军力扩充和现代化建设”。这一大纲发表后,日本及西方各国舆论都纷纷指出:这实际上是不指名地强调了中国的军事威胁,把中国视为“潜在敌手”。①
1996年3月,为反对台湾岛内台独势力进一步发展,捍卫祖国统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湾海峡举行了大规模军事演习,沉重打击了台独分子的嚣张气焰,向世界宣告中国的统一事业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在国际上产生了强大的震撼作用。美国为阻挠台湾回归中国的进程,派了两个航空母舰编队通过台湾海峡,意在进行武力恫吓。在美国的带头下,一些西方国家也纷纷表达所谓的舆论关切,要消除莫须有的地区紧张局势。而日本在这股反华舆论中表现突出,不断表示:中国举行军事演习,加剧了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对亚太和平有重大影响。此后,关于“中国军事威胁论”就没有停止过,甚至愈演愈烈。
第四,大肆炒作海洋热点问题。中国有8个海上邻国,有一万多公里长的海岸线。由于历史原因,海上边界只有北部湾海域和越南政府在2000年底签订了《海上划界协定》。多年来各国海洋权益和领土岛礁纠纷增多。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海洋维权措施,这本属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权益方面的正当行为。然而,西方国家舆论和东南亚国家中的一些右翼舆论相互配合,鼓噪出一波“中国海洋威胁论”。在这波“中国海洋威胁论”影响下,近些年在“部分国家,主要受到南海问题的困扰,中国的国家形象仍然不那么令人满意。”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