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张卓元:“新常态”的表述比“三期叠加”更准确(4)

——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

制定经济发展目标应有弹性

上海证券报:此前有专家估算,新世纪头十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达10%左右。如果这样算下来,新常态下对经济下行压力是否过于担忧了?

张卓元:我对此表示怀疑。如果我国那时的潜在增长率达到10%左右,为何会带来我上面列举的重大结构失衡,或者说造成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失调呢?2004年10月,我在一次有关领导听取经济学家意见的会上说,凭我的研究和感觉,中国经济的增速看来以不超过9%比较适合,长期超过9%甚至连年两位数以上增长(如我们后来看到的从2003年至2007年),会带来重大比例关系失调,即经济失衡,是不可持续的。现在看来,如果新世纪头十年经济增速稍微放慢一点,多注重一些改革,腾出一部分人力、财力和物力于转变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使经济增长的质量高一些,我们今天碰到的产能过剩的压力、资源环境的压力、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应该是会轻一些的。我们当前碰到的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和现实,是为了对冲前几年增速过快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现在看来,我们如果能够严格按照习总书记关于新常态三个特点的要求办事,就能比较顺利地实现稳增长促转型,经济会在转型升级中实现7%左右的稳定增长,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建议,以后在制定年度或五年的经济发展目标时应当有点弹性,比如定7%左右,不必定一个很明确的具体增速。因为经济发展中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出一个有一定弹性的指标,可以避免像2013年下半年那样,为了争取提高0.1或0.2个百分点的速度,投放了大量的货币,不利于经济的健康运行。中国正处于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阶段,发展的潜力和空间都比较大,只要宏观调控政策对头,措施有效,7%左右的增速应当是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

2014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增长放在下一年五大任务首位,并提出要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我体会就是要努力把没有水分的、质量效益较好的7%左右的经济增速,作为2015年的首要任务,把经济增速下行的趋势控制住。最好2015年就能探底,最迟在2016年,使经济更好进入新常态。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张卓元   改革创新   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