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张维迎:理念也要有自己的“思想市场”
我只是在思考一些我认为有价值的事
南都周刊:你在近两年的公开场合一直强调“理念”的力量,是什么原因让你开始重视这个超越了传统经济学的概念?
张维迎: 人的认识都是要理论框架的,也许是我的脑子里铭刻着这样的东西,遇到那些我认为是不对的观点,总有一种发挥自己作用的冲动,会忍不住出来说话。这是人性,也是科学和思想传播的一种方式。
从学经济学开始30多年,理念的问题一直在我脑子里。《为钱正名》其实是一个理念认识问题,1984年我有个演讲叫《企业家与十大观念转变》,实际上谈的都是观念问题。但是反过来看,我越来越接受正规的经济学训练之后,至少在写文章的时候对这个东西反倒不强调了。
这几年我强调“理念”问题,是和过去十多年发生的很多事相关的,90年代的改革推动的力度比较大,2004年之后,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甚至整个改革的争论,使得改革出现了一些逆转、停滞、倒退。因此我在思考,人的行为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传统观念上,我们觉得是利益,但是为什么有时同样社会地位的人对待事情会不一样?我相信是有另外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理念。
南都周刊:我们注意到了,你的新书《理念的力量》上面还有一个问句:“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探讨这个话题,是你希望自己完成一个从经济学家向公共知识分子的转型吗?
张维迎:我只是在思考一些我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我不是把我的工作仅仅当成饭碗,而是当成我的使命。我希望人们看懂这本书,这本书是在引导大家思考问题,而不是给你结论。我们现在需要思考改革,究竟哪些东西是正当的,哪些是不正当的。我是想正本清源,希望在更基本的理论上至少提供自己的所思所想。
很多时候我们说人类犯错是因为贪婪、无耻,但事实上,有时候犯错是因为无知。现在好多人反对市场,他们不是反对市场带来的效益,而是说市场导致人的道德水平滑坡,这是完全错误的,我要批评这个说法、纠正这个理念。
大部分人接受的理念已经是传统形成的,但人类还是有个优点,就是:他虽然比较固执,但总体上还是讲道理的,你只要道理说通了,人们会改变原来的看法。这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