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2014年10月20日-2014年11月15日
调查方式:网络问卷发布+纸质问卷调查
调查范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调查样本:向公众群体共发放纸质问卷3489份,发放网络问卷6578份,共回收有效问卷963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5.7%
媒体支持:人民网强国论坛 人民论坛网 网易
重点发现:
◆现实中的各类贪腐事件,“小官贪腐”占到了七成以上(76.17%),且更多发生在区县基层干部和村干部身上。
◆ “监督不力、制度缺失”(78.19%),“权力集中、大权独揽” (69.13%),“管理混乱、漏洞太多”(59.73%)是“小官贪腐”最主要的三个成因。
◆“高官贪腐”对基层“小官”的负面示范效应较大,易助长基层“小官”的贪腐行为。此外,多数贪腐“小官”还持有“当官本来就是为了发财”、“公家的钱不贪白不贪”等不良动机和心态。
◆在“小官贪腐”带来的看得见的危害和不易察觉的危害两方面,“集体资产被掏空”(71.14%)和“民心失去了”(93.96%)分别排在首位。
◆“公权私用、谋取私利”( 69.13%),“官商勾结、攫取公共利益” (61.07%),“胡作非为,挥霍、侵占集体资产” (51.01%)是基层“小官”主要的贪腐形式。
近期,级别不高、数目惊人的“小官大贪”现象不时曝出。虽然理论界对“小官”的级别和范围尚无严格准确的界定,但一般的说法,都将“小官”理解为村乡、街道,以及区县基层官员,我们也姑且以此作为“小官”的界定标准。现实中的各类贪腐事件中,有多少为“小官”所为?贪腐“小官”持有什么样的动机和心态?为杜绝基层“小官”的贪腐行为,需重点采取哪些对策措施……弄清这些问题,有利于相关部门更为准确、更有针对性地对“小官贪腐”现象进行有效治理。为此,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围绕“小官贪腐”这一主题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公众展开了调查。
“小官贪腐”事件占到了各类贪腐事件的七成以上,且更多发生在区县基层干部和村干部身上
在“小官大贪”事件不断被曝出的背景下,“小官贪腐”事件究竟在各类贪腐事件中占有多大的比例,也成为各界普遍关切的一个话题。为此,我们设计了如下问题,并请受访者作出回答:“据您所了解,现实中发生的各类贪腐事件中,‘小官贪腐’占比有多少?”受访者选择的平均值显示,“小官贪腐”事件,在现实中占到了各类贪腐事件总数的七成以上(76.17%)。那么进一步地,对于有贪腐行为的基层“小官”,其主要是区县基层干部,还是乡镇/街道干部,又或是村干部?明确这一点,无疑有利于相关部门更为准确、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反腐工作。我们的调查显示,据受访者的观察和了解,在他们所处的地区,“小官贪腐”现象更多地发生在“区县基层干部”身上(39.26%)。“村干部”排在了第二位,选择此选项的受访者人数,占到了受访者总人数的34.90%。相比之下,有25.84%的受访者选择了“乡镇/街道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