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学术人生 > 正文

孔子研究院院长:上世纪形成的反传统的传统该纠正了(3)

皇帝亲自过问孔家读书

让子孙后代接受文化教育,是孔家历来重视的传统。“没有文化的支撑,撑不起世代相传的世家。”孔令绍说,从记事起,“诗书继世”四个字就被爷爷写入春联,每年必贴于内门之上。

在他童年生活的乡村,能坚持让孩子上学的家庭少之又少。孔令绍四岁半丧父,而独自撑起家庭的母亲仍然坚持要孩子上学读书。

孔令绍一家对家族文化的守护,可谓整个孔府世家文化传承的缩影。但两千多年的家族文化传承,并非一帆风顺。

作为孔府世家的开创者,孔子对儿子孔鲤的教育可谓严格。据《论语》记载,在孔子不用向弟子授课的时间里,常问及孔鲤学习的进度。“不学《诗》,无以言”和“不学《礼》,无以立”,就是孔鲤两次经过孔子堂前时,孔子督促他学习并告诉他学习意义的典型写照。

孔子晚年时,儿子孔鲤和最得意弟子颜回相继去世,给孔子巨大打击。此时的孔子,常喟然而叹,担心自己的理想和学问无以为继。幸而嫡孙孔伋察觉到了孔子的忧虑,接过了家学传承的第一棒。

据《孔丛子·记问》载,“伋于进膳,亟闻夫子之教: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是谓不肖。伋每思之,所以大恐而不懈也。”大意是,父亲劈柴,而儿子不帮忙背着,就是不肖,孔伋决定要“子承父业”。

孔伋的志向深得孔子赞赏,孔子着力培养他研习《诗》、《书》、《礼》、《乐》,并不时进行指导。孔子去世后,孔伋又师从曾子、子游及子夏等人,得孔门真传,并继续传予自己的后代。

更为重要的是,孟子曾学于孔伋的学生。因此,孔伋上承孔子、曾子,下启孟子,在儒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称为“述圣”。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的思想以“国家思想”形式得以提升,这也为孔子后人更好地传承世家文化提供了条件。可至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战乱,又导致孔子长孙“子息不昌,文脉不张”,一时再现传承困境。

即使在文化最不发达的时期,孔氏子孙依然不忘学诗学礼的祖训。而皇帝对衍圣公的教育也非常重视,光绪皇帝曾当面要孔令贻“延请名师”。

光绪二十年,皇帝问孔令贻“你在家做什么?”孔令贻回答说:“写字看书。上年奉上谕,命臣延请名师,奈臣家空乏,请不起。”可能是孔令贻故意哭穷,因为下面他接着就向皇帝回报说:“又蒙上谕,查找祀田。臣已咨请两江总督刘坤一、山东巡抚福润,并不与臣查找。”皇帝问:“他们为什么不找?”孔令贻回答说:“祀田系湖团地,均在沛县,此地归徐州道收粮。不知有何手眼依他们将祀田归于臣,格外人情并非臣本分。”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孔子的故事   孔子后人   孔令绍   反传统   孔庙